港口媽親選鯉魚穴 度眾336年

江俊亮 |2020.07.16
4347觀看次
字級
嘉義東石港口宮有三百多年歷史。 圖/記者江俊亮
十二元帥廟廟牌有「玉旨」二字,相傳為玉帝敕令。 圖/記者江俊亮
港口宮後的「十二元帥廟」,供奉「笨港口汛」殉職的十二名官兵。 圖/記者江俊亮

【記者江俊亮專題報導】有三百三十六年歷史的嘉義縣東石鄉港口宮,宮內珍藏多件清代文物,例如立於牆角、一塊不起眼的「汛口陋規示禁碑」,是嘉慶年間遺物,反映清代地方吏治陋習,因此勒石為碑,嚴禁官吏索賄行為,為歷史留下見證。

港口宮總幹事鄭招興表示,廟內供奉天上聖母媽祖金身,根據記載,清康熙二十三年(一六八四年),先民林楷自中國大陸湄洲,奉請媽祖金身渡台,從笨港口登陸後,至蚶仔寮(今東石鄉港口村)一株柳樹下休息。

當林楷準備啟程時,竟然無法挑起裝有媽祖金身的竹籠,由於相傳當地為「鯉魚吉穴」,於是他請示媽祖,經神明諭示駐地施化,擇地開基,結合當地六庄十一角頭集資建草廟,取名「笨港口天后行宮」。

「天后行宮」於嘉慶十六年(一八一一年)重建,改為磚瓦建築,六十年後改名為「港口宮」;一九○四年鄉紳集資,以咾咕石重建;一九四八年再次改建,歷時十年始成今日規模,一九五九年舉行建醮祈安大法會。

十二元帥廟 緣於媽組表彰

港口宮歷史悠久,宮內有歷代匾額,包括清乾隆四十年,浯江(今金門)黃明高敬獻的「保我黎民」;清嘉慶十六年,福建閩安水師右營中軍守備林文燦敬獻的「敬如在」;道光二十七年,福建台協水師駐防笨港口李朝華敬獻的「海不揚波」;同治十年,五品銜廣東縣丞謝龍光敬獻的「保障天南」等匾額。

鄭招興指出,港口宮是前清「文武掛號館」及「笨港口汛」遺址所在。一八六○年繪製的〈民番界址圖〉,可見笨港溪當年是從港口宮前入海,宮前有「文武掛號館」、宮後有「笨港口汛」;現今的三家村南側有「水師猴樹港汛」、雙溪口有「陸路猴樹港汛」等駐軍處。

鄭招興說,「汛」是指明清駐軍處,例如清朝文學家孔尚任所著《桃花扇》,就有「三鎮各釋小嫌,共圖大事,速速回汛,聽候調譴」等文句。港口宮後的「笨港口汛」於清朝有駐軍防守,後改建為「十二元帥廟」。

文武掛號館 類似今日海關

關於「十二元帥廟」的由來,相傳「笨港口汛」原駐有十二名官兵,乾隆二年四月十一日巡防遇海盜,官兵奮勇殺賊,最後全數殉職,後來屢次顯靈,由居民建草廟祭祀。天上聖母嘉其英勇,代達天知,由玉帝敕為「十二元帥」,並建廟供奉,傳聞早年村民可在清晨聽到戰馬馬蹄聲及號角聲。

鄭招興指出,宮前的「文武掛號館」類似今日的海關,清廷分設「文館」、「武館」以互相制衡。前者由文職人員執行掛驗牌照;後者由武職人員查驗後放行。商船要向掛號館繳稅,有些港口分點設置文館與武館。

當時外來的大船要在「文武掛號館」辦理手續及繳費,隨後換乘小船溯溪而上至笨港街。因此早年有「笨港行,商賈輳集;台屬近海市鎮,以此為大」的描述,可見當年的繁華,但也流傳有官吏索賄的「汛口陋規」。

港口宮內有不起眼的「汛口陋規示禁碑」,碑文字跡雖已糢糊不清,但豎碑年代「嘉慶二十一年四月」等字仍隱約可見。從汛口勒石示禁陋規碑文,可以推斷前清海防差役勒索情形十分普遍,這塊「示禁碑」也為清代地方吏治陋習留下見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