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雄市東光國小主任李莉珍

「過去藝術不能當飯吃,未來不學藝術沒飯吃。」這是2019年阿里巴巴董事長馬雲在一次高峰會上關於教育的談話,引發世人關注,他說:「未來30年是最佳的超車時代,是重新定義的變革時代。如果我們繼續以前的教學方法,對我們的孩子進行記、背、算這些東西,不讓孩子去體驗,不讓他們去嘗試琴棋書畫,我可以保證,30年後孩子們找不到工作……。」如馬雲所言,強調藝術的學習是未來教育的新趨勢,12年國教新課綱強調生活體驗、實作,而透過藝術學習,可以提高孩子的感知、想像力、創造力及發散性思惟。如果能夠將藝術學習、美感經驗內化成一種能力,欣賞與理解藝術文化,進而成為生活藝術的實踐者,創造藝術的價值,那麼透過學習遷移,生命必然宏觀而精采。
在工業4.0時代,未來大量運用AI人工智能以及互聯網的數位科技,藝術的學習將融合科技的風潮,透過行動學習激發感官、提升美感感知,使學習的方式更多元,也更有趣。透過行動學習,學習的場域不再侷限在教室,可以參觀美術館博物館,利用手機、平板一掃QRcode,便看到作品的相關資訊及介紹;戴上VR身歷其境,感受畫面中的場景,是非常神奇的經驗。
行動學習使藝術也能做跨領域的統整課程。依據藝術學思達的教學策略,學習者並非被動的角色,能積極參與學習歷程,並主動建構知識——透過行動載具,學生無時無刻不自學,無遠弗屆,利用GarageBand、StopMotion、iMovie……等App,學生也能創作繪製出非常有創意的作品。教師建置Google classroom,學生上課能夠知道課程重點,透過作業上傳可以與老師做線上的互動,有助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過程中,老師還能設計相關題目透過Kahoot!跟學生互動,並藉此檢核學生學習的成效。
藝術融合科技,老師與學生連結得更緊密,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無論是自主學習或團體互動,甚至雲端策展的學習成果展現,都讓藝術學習無礙,也讓學習開展無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