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灣上半年成功防堵新冠病毒疫情,第一線醫護人員功不可沒,同時也背負了許多不為人知的心理壓力和辛酸,隨著疫情趨緩才逐漸浮現出來。最新一期《台灣醫界》刊登的一篇院內調查顯示,境外移入病例開始大量湧現的三月,即便是所屬縣市確定病例很少的醫院,全院平均仍高達四成員工自覺達到中重度疲勞,在感染風險較高單位員工感覺中重度疲勞比例更高。
位處雲林海線的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在今年三月四日到十九日間針對院內六百多位二十五至四十五歲員工進行調查,其中一半以上完成問卷。結果顯示,急診、隔離病房、加護病房、胸腔及呼吸照護病房等一級風險單位,員工自覺工作疲勞達到中重度的比例高達百分之四十四。
一級風險單位的自覺工作壓力明顯高於全院平均值,也高於其他病房、門診、檢驗放射等二級風險單位。行政單位及藥局等達到中重度疲勞的比例最低,此外,全院有百分之七員工需要專業諮詢或精神醫療介入的中重度情緒困擾。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感染科主任黃高彬觀察,壓力程度與過去的經驗有關,如果是有經歷過SARS的員工,面對輕症為主的新冠病毒就不會那麼害怕,比較年輕的員工會比較焦慮。
黃高彬表示,有些醫院員工即便自己很了解、不緊張,但是他的家人不懂、緊張,如果又剛好是家中比較具權威地位的家人,員工的心情還是會被影響到,更擔心工作的風險波及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