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威脅公共健康 亟須強制規範 電子垃圾飆高 僅17%回收 編譯/韋士塔 |2020.07.11 語音朗讀 175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許多電子產品的回收並未遵循環保規範。圖/法新社 修復後繼續使用,有助減少電子廢棄物。圖/法新社 電子產品內含有許多有毒物質。圖/美聯社 編譯/韋士塔圖美聯社、法新社世界各地生產的耳機、微波爐、筆電、空調和其他電子產品數量持續增加,導致電子垃圾的數量節節攀升。最新報告指出,2019年全球產生的電子垃圾數量再創新高,凸顯此問題正日益惡化。由聯合國大學、國際電信聯盟(ITU)、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固體廢棄物協會(ISWA)和聯合國環境規畫署合作的「全球電子廢棄物監測計畫」(Global E-Waste Monitor)報告指出,2019年全球共產生5360萬公噸的電子垃圾,高於原本預估的4900萬公噸,也比2014年多出920公噸。這是該計畫第3度公布電子廢棄物數據,反映出的趨勢令人擔憂;聯合國大學的研究計畫助理佛提(Vanessa Forti)表示,最新的數據令人沮喪;此外,這些電子廢棄物中,只有17.4%被回收利用。佛提指出:「最令人意外的是,電子產品的收集和回收率遠低於預期,原本我們以為環保意識已提高,回收方面的成績應該會進步,結果卻不盡理想。」佛提表示,在美國等先進國家,約有8%的電子垃圾被直接丟棄,最終被送至垃圾掩埋場或焚化爐;這些電子裝置若未經過妥善的收集或回收,將產生汙染;電子產品通常含有有毒材料,包括鐵、銅、金、汞和阻燃劑。更嚴重的是,冰箱和空調等設備含有氟氯碳化物 和氫氟氯碳化物,這些溫室氣體若未適當處理,將加劇氣候變遷危機。南半球許多國家至今尚未制定正式的政策,規範電子垃圾的處理;這些國家的電子垃圾可能被任意棄置,或出售給沒有能力妥善處理的回收業者;許多隱藏在廢棄電子產品裡的有毒化學物質,正持續汙染當地的土壤和水源。佛提表示,電子垃圾對公共健康構成嚴重威脅,報告指出:「許多人在不符合環保規範的電子垃圾回收點生活、工作,他們可能吸入電子產品燃燒時釋放的有毒氣體,或者直接接觸從電子垃圾中釋出的有害化學物質。此外,貴金屬回收業者由電子產品和其他物質中分離出黃金時,須使用強酸,一些違法業者可能把這些有毒化學物質直接傾倒在鄰近的水域,進入當地的食物系統。」2019年的數據顯示,電子廢棄物的問題並未改善;全球各地愈來愈多人負擔得起基本的電器和手機,導致電子垃圾快速增加;此外,全球暖化正使空調的數量持續增加。佛提坦言,電子廢棄物的問題相當棘手,因為處理程序非常複雜;他強調,如果沒有嚴格的處理和回收計畫,電子垃圾可能會以各種方式造成汙染,影響人們的生活品質和健康。目前,全球只有78個國家制定處理電子垃圾的政策,且多數在歐洲;現今仍沒有具備強制力的全球性協議或法規,來明確規範電子產品不堪使用後該如何處置。報告指出,若目前的趨勢不變,2030年時全球每年將產生7470萬公噸的電子垃圾;要解決這個問題,有待各國領導人、監管機關、製造商和消費者共同努力,包括鼓勵回收和維修後持續使用,才能避免電子廢棄物氾濫成災。 前一篇文章 改善家庭經濟 熱帶林砍伐少3成 發現金給窮人 森林也獲救 下一篇文章 日照不足不礙事 性能還高出1倍 科幻成真 明暗對比發電 熱門新聞 01普中捕手張育豪 挑戰中職狀元2025.06.2702【中醫專欄】新冠再流行,出入請小心2025.06.2803【生活智人139】 數學家 庫查司基:在不確定中學習信任與懷疑2025.06.2804漢光演習7月9日登場 3階段演練2025.06.2705課徵糖稅、糖捐 逾7成民眾支持2025.06.3006【臨症不脫逃 攜手向前行4】壓力來時,學習巧妙應對!2025.06.2807合作北大 香港人文教育中心成立北京大學簽2025.06.2708叢林學院弘法佈教賽 學子獅子吼嘹亮2025.06.2709兩碗麵的溫柔2025.06.2910新義工發心服務 佛光緣美術館授證 2025.06.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柔韌、可分解 還能食用 真菌活纖維 合成材料取代塑膠新型水凝膠 從空氣收集飲用水材料銀行 賦予回收建材新生命研發「鈣鈦礦」電池 輕巧且耐用10年 日本新技術 把城市變太陽能農場 作者其他文章柔韌、可分解 還能食用 真菌活纖維 合成材料取代塑膠新型水凝膠 從空氣收集飲用水材料銀行 賦予回收建材新生命研發「鈣鈦礦」電池 輕巧且耐用10年 日本新技術 把城市變太陽能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