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歷史】 從朝貢體系認識東亞歷史

文/尚智 |2020.07.09
1157觀看次
字級

文/尚智

如果想認識東亞歷史,相對於源於西方世界的近代外交「條約體系」,許多學者認為「朝貢體系」是理解古代東亞世界國際關係的關鍵。關於朝貢體系,費正清(John K. Fairbank)是二次大戰以後西方的代表學者,也成為後來相關討論的重要基礎。

他在1970年代提出,古代中國由於在各方面的優勢地位與豐富資源,使周邊的區域與人群皆受到中國中心論(或稱中華中心主義,Sinocentrism)的影響,形成以中國為中心由近而遠的等級世界,即「中華世界秩序」(Chinese world order);透過向中國的朝貢(tribute),使東亞諸國的經濟關係亦從屬於這樣的政治架構。

朝貢體系論的熱度不減,很大原因是1980年代以後,日本學界開啟的一連串討論,當中以濱下武志為代表學者。他受到學界重視的開創性見解,主要分成四點:

第一,費正清等早期的西方學者,往往把亞洲近代史視為西方列強對亞洲的「外部」衝擊來解釋,也就是「衝擊與回應」模式;濱下武志則挑戰西方中心論,從亞洲各國「內部」探討西歐式近代帶來的影響。

第二,他不是孤立地看待各國歷史發展的內因,而是以亞洲整體規模來設定問題領域,並作為歷史探討的對象,於是突破國別史的限制框架,把亞洲(尤其是東亞)視為一個歷史發展的整體區域。

第三,從近代亞洲市場形成的角度探討近代亞洲史,他把以亞洲為範圍,具有一定程度自主的區域市場,稱為「亞洲經濟圈」。

第四,由於長程貿易通常採用海運方式,海洋通道連結了沿海的貿易口岸與樞紐城市,因此他重視亞洲大陸與環大陸地帶構成的海洋地區。

透過這樣一層又一層的推敲,濱下武志在《近代中國的國際契機:朝貢貿易體系與近代亞洲經濟圈》強調:「以中國為核心的、與亞洲全境密切聯繫存在的朝貢關係,即朝貢貿易關係,是亞洲而且只有亞洲才具有的、唯一的歷史體系,必須從這一視角出發,在反覆思考中才能夠推導出亞洲史的內在聯繫。」因此,他的重要結論之一是:「19世紀中葉以來形成的亞洲近代市場,並非是在近代西歐資本主義迫使亞洲對外開放的過程中形成,而是西歐加入了亞洲早已形成的貿易網絡,加入了亞洲原有的市場。」濱下武志以朝貢貿易作為朝貢體系的核心,把亞洲(或東亞)視為一個整體的史觀,在20世紀末以來東亞國家政經力量復興的時代背景下,近20餘年廣受國際學界重視。

費正清把越南與韓國、日本、琉球等,合稱為「中華文化區」(Sinic Zone),也是朝貢體系論研究的重點對象。但是現有的歷史研究,多以中國與日本、韓國等東北亞地區為主,較少探討朝貢體系論在東南亞地區的歷史解釋適用性。越南居於中南半島,北鄰中國,在19世紀中葉以前深受中華文化影響,越南官方的漢文史書《大南實錄》,係阮朝歷代皇帝的編年體實錄,全書逾500萬字,篇幅極大,對於考察朝貢體系論頗有價值。

日本人類學者末成道男表示:越南文化與東亞任何一個社會相比較,都有相當高的類似性,他提出祭禮、土地神等事例,這是因為越南和中國的直接接觸超過2000年,受到中華文化的強烈影響。但是,他不只看到兩國文化的類似性,他認為「用自己的文化理解對方的文化就成為可能,也使人放心,使人感到親切。可是很容易成為妨礙更深層次上理解的元凶。真正的互相理解,不但需要認識和理解明顯不同部分的異質性,還需要理解類似部分裡面的異質性」。

以參與朝貢體系的越南為例,或許因為中華文化而有與中國有「類似部分」;但更重要的是,越南本身「類似部分裡面的異質性」,這才是更深層次的理解,也是朝貢體系論對我們另一種的啟發。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