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失眠困擾的人可以經由「光照治療」獲得改善。工研院新開發「人因照明」技術(圖/工研院提供),可藉由調整光源波長刺激人體褪黑激素產生,調控生理時鐘,可以改善睡眠品質,並經實驗證明能大幅提升深層睡眠百分之十七。
【本報新竹訊】有失眠困擾的人可以經由「光照治療」獲得改善。工研院新開發「人因照明」技術(圖/工研院提供),可藉由調整光源波長刺激人體褪黑激素產生,調控生理時鐘,可以改善睡眠品質,並經實驗證明能大幅提升深層睡眠百分之十七。
台北榮總新竹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林明燈表示,光照治療過去是應用在精神科病房,針對高緯度地區的季節性憂鬱症,作為輔助方法改善睡眠。而工研院新開發的技術,是使用自然光,藉由過濾掉會導致病患心情鬱卒的光波波長,讓病患改善病況或睡眠品質,經臨床評估,能大幅降低病患憂鬱症狀,也能縮短入睡時間。
目前北榮新竹分院慢性精神病房已導入「特殊光譜照護系統」,按照病患的日常生活作息調整不同波長、色溫的照明,院內三十六床的慢性精神病患可以接受全天候的光照治療。研究結果顯示,病患接受人因照明的光照治療後,總睡眠時數增加了一小時十分鐘,褪黑激素濃度平均增加四十九點六pg/ml,精神疾病嚴重程度總分改善了百分之三十八,顯示光照治療對於慢性精神病人的改善有一定程度的效用。
隨時間改變 自動調整光照
北榮新竹分院長彭家勛指出,目前全院室內空間在與工研院合作下,創造出人體可感受的自然光晝夜節律,也是首次應用在調整醫院護理人員生理時鐘上;北榮新竹醫院護理長王靖儒則說,護理站設置人因照明後,會隨時間改變自動調整光照,提醒時間變化同時卻不影響醫護同仁工作作息。
工研院光電所總監朱慕道說明,因醫護多採日夜輪班制度,不僅工作時間長,還有大夜、小夜之分,經工研院所開發的「同色異譜人因照明技術」智慧調控不同時段燈光波長,影響護理人員褪黑激素的分泌,改善其生理時鐘與睡眠品質,小夜班人員深層睡眠由百分之八上升為百分之二十五,早班人員的深層睡眠也由百分之十二上升為百分之十七。
工研院表示,未來智慧照明系統還能進一步結合物聯網、人工智慧、可見光通訊等技術,應用於倉儲、零售、長照、盲人導覽等需要特定照明、要求定位精確的場域,成為具有附加價值的智慧系統,展現LED照明技術多元應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