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部電影叫做「基因決定我愛你」,英文的原意是「我的DNA說我愛你」,剛好英國科學家最近的研究也發現,男性偏愛藍色和女性偏愛粉紅色的性別差異可能和基因有關。男性偏好藍色,可能因為在晴朗的藍天裡打獵豐收的機率較高,對於遠古時代以漁獵為生的老祖宗來說,自然喜愛代表希望和富足的藍色。
至於女性喜愛粉紅色,可能和遠古時代女性多半負責農作物和水果的採收,成熟甜潤的水果多半呈現粉紅色的外觀有關。在挑選配偶時,健康有活力的男性多半擁有紅潤的臉龐,所以女性偏愛粉紅色似乎也有遺傳學的道理。
這種以遠古基因攜帶的記憶來解釋現代人的行為特質,經常在許多研究報告裡看到。但是基因真的有這麼大的影響力嗎?其實,單純用基因並不能解釋所有的事情,男女的差異不只是表現在對事物的喜好上,也表現在許多疾病的罹患率上。醫學上有很多疾病的好發率在男女兩性有很大的差異,遺傳基因當然有關係,但是另外有大部分則和生活型態的差異有關。
例如好發於男性的耳鼻喉癌症,前三名依次是鼻咽癌、口腔癌和喉癌。基因和遺傳體質的差異導致某些種族或某些性別的人特別容易罹病,只能解釋部分的原因。口腔癌和不良的生活型態也有極大的關係。根據醫學統計,抽菸、喝酒和吃檳榔的人特別容易得到口腔癌,尤其是吃檳榔,台灣口腔癌患者中,八成以上有嚼食檳榔的習慣。如果同時有嚼檳榔、吸菸及飲酒等習慣者,則得到口腔癌之危險性更高。
喉癌也是如此,雖然目前喉癌和大多數的癌症一樣,真正的致病因素仍然不清楚,但是仍有幾個可能的致病因素和喉癌有關,例如抽菸、喝酒、病毒感染、營養不良和自體免疫功能不良等。男性抽菸喝酒的比例明顯高於女性,在男主外女主內的社會裡承擔較多的壓力也容易導致免疫失調的問題,這些原因都使得上述癌症較容易發生在男性身上。
鼻咽癌則是遺傳因子和環境因素皆有影響的例子,鼻咽癌在中國大陸的長江以南,東南沿海各省有較高的發生率。福建、兩廣和台灣人是鼻咽癌罹患率高的危險群,這些人縱使移居海外,也比當地人有較高的發生率。而環境因素如嗜食煙燻的鹹魚、鼻內刺激物的使用和吸菸等也被認為是誘發鼻咽癌的因素。
英國的研究替男、女性對顏色的喜好找到了基因的解釋,但是人們對某些事物的好惡除了說不出的「基因」理由以外,往往也和成長經歷,生活習慣以及社會文化的影響有極大的關係,讓基因決定自己愛不愛一個人其實是有點不負責任的作法。在癌症的預防上,減少抽菸酗酒等不良的生活習慣,學習釋放精神上的壓力,恐怕才是我們應該努力的目標。 (本文作者為景升聯合診所院長、耳鼻喉專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