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第320窟觀無量壽經變相。圖/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提供
彌陀淨土思想乃依據《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三經所成立。
《無量壽經》主要敘述阿彌陀佛成道的本緣、48大願,廣宣穢土五惡、五痛、五燒的劇苦,勸修往生法門,及揭示三輩往生的條件。《阿彌陀經》以阿彌陀佛的西方勝境為主體,以往生不退為宗,以「淨土三資糧」──信、願、行為用。《觀無量壽佛經》則陳述往生西方的淨業正因「三福行」及「十六觀行」法門。4世紀間,世親菩薩造《往生論》,力勸往生西方。此「三經一論」先後傳入中國,成為淨土宗成立的重要典據。
莫高窟第320窟觀無量壽經變相
盛唐(712~756)╱壁畫╱甘肅敦煌
壁畫中部繪西方淨土,阿彌陀佛、觀世音、大勢至等諸菩薩坐中央七寶台上,聖眾圍繞,兩側台閣中各有一身思惟菩薩。台下繪一七寶池,池水清澈,微波漣漪,池內繪有蓮花化生、迦陵頻伽等。池上有三平台,中間平台上為歌舞伎樂,兩側平台上有佛及眾菩薩。畫面後部畫殿堂、樓閣、亭台等建築,巍峨壯觀。虛空中佛、菩薩乘雲而來,各種天樂不鼓自鳴。左側豎條幅畫未生怨故事,右側豎條幅畫十六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