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振興 加稅是選項

 |2020.06.27
3254觀看次
字級
各國政府因應疫情推出振興紓困措施,央行示警,龐大的財政措施推升政府債務,使得我國財政風險大增。圖為疫情趨緩後,民眾參觀台北夏季結婚購物展。圖/林伯東

【本報台北訊】各國政府因應疫情推出振興紓困措施,但央行提出警告,龐大的財政措施推升政府債務,我國負債占GDP的比重也接近金融海嘯的水準,財政風險大增。在疫情結束、經濟復甦後,管理財政風險、恢復財政健全,以確保財政可持續性,將是疫情後各國擬訂財政政策的重點,加稅也是選項之一。

新冠疫情重創全球經濟,各國迅速且大量推出的財政政策可望有效降低經濟損失及保護生產力,以維持經濟回升動能。

我國過去推動財政健全方案等措施,成功減債,此次紓困振興預算財源中,就有過去開源節流省下的三百億元歲計賸餘,扮演及時雨的角色。然而,疫情衝擊與大規模擴張性財政政策造成政府債務遽升,財政風險也伴隨大增。

負債比 近金融海嘯水準

央行指出,疫情對經濟金融的強烈衝擊,將使財政收入急劇下降,加上各國因應疫情擴張性財政政策規模龐大,在收入減少支出增加之下,預期本年全球政府債務將大幅上升,且超越全球金融危機時期。

根據財政部統計至今年四月底,排除不計入債限的特別預算,我國債務占GDP的比重已來到百分之三十三點○八,逼近金融海嘯時百分之三十三點四的水準。

除直接紓困補助,政府還推出各類型免息或低利紓困貸款、信用擔保等大規模財務支持措施。央行表示,貸款雖然不一定會立即影響財政,但疫情未來發展仍有高度不確定性,未來若企業出現違約或倒閉潮,政府財政將連帶受到影響,也成為財政風險的重要來源。

政策重點 恢復財政空間

在財政前景具高度不確定性下,央行認為,透明度對於管理財政風險至關重要,執行紓困振興政策時,也要同步進行財政風險的評估、監測及揭露。經濟復甦後,在疫情期間採用的非常規措施逐漸退場,要轉而以恢復財政空間為政策重點。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等國際組織建議,或可考慮增加稅收,進行財政重整,以確保財政可持續性。

如果不得不走向加稅一途,要加什麼稅?央行表示,除了所得稅,因應氣候變遷的碳稅、針對數位化經濟的數位稅,或促使大型跨國企業就其全球所得繳納一定比例的稅負等,均為主要國家積極推動的新稅源。不過,央行強調,財政重整的時間點及執行方式必須審慎評估,過早進行財政重整或過早結束財政激勵措施,恐將阻礙經濟復甦。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