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金車文教基金會昨發表地球村公民國際觀問卷調查結果,今年青少年對自身國際觀的自評分數為六十四點一分比去年少三點七分,近六成青少年認為「語文閱讀能力不足」是培養國際觀最常遇到的問題。其次是缺乏對國際文化的理解,再次才是沒錢出國。
今年受疫情影響,逾六成青少年表示最須關注的國際議題是醫藥衛生,占比較去年提升四成。調查也問青少年最想移民的國家,日本占五成二居冠;青少年認為對台灣最友善的國家也是日本,占六成三。
金車基金會總幹事曾清芸說,國際觀應在日常累積,語文和媒體識讀是入門工具,不過出國體驗是最快理解的方式,但疫情降低出國機會。
華江高中地理教師張庭堃說,一○八課綱重視國際觀培養,近年學測、指考納入國際時事的比率也增加。他建議社會科教師多運用時事新聞作為補充教材,搭配表演、辯論等多元活動,提高學生對國際事務的興趣。許多高中如今設有第二外語課,也是增加國際理解的方式。
華江高中學生文華暄說,具備國際觀非常重要,她很喜歡了解其他國家發展,平時透過上網搜尋國際新聞、查詢相關影片來了解國際時事。同校的學生許芳甄說,她曾申請短期留學,去更貧窮的國家體驗文化,她認為具備國際觀可以訓練思考能力,以更開闊的角度去審視國際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