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真奇廟】半座廟 盤坐水田一甲子

江俊亮 |2020.06.20
5684觀看次
字級
五福宮舊廟半埋在稻田中,景象十分特殊。圖╱記者江俊亮
「樑籤」記載信徒捐銀、捐地的歷史見證。 圖╱記者江俊亮
五福宮早年樣貌,前後殿興建年代不同。 圖╱資料照片

【記者江俊亮嘉義報導】嘉義縣六腳鄉有一座舊廟,半埋在水田中,只露出廟頂剪黏及廟簷,景象十分特殊。文史工作者林永村表示,這是因為六十年前台灣發生「八七水災」,信徒捨棄堤防內的舊廟,經過一甲子泥土掩蓋廟身所致。

林永村表示,位於六腳鄉蘇厝寮大庄的五福宮,俗稱「五帝廟」,前殿主祀天僊五帝,後殿祀奉玄天上帝;相傳所祀奉的神明是在清康熙中葉,由蘇姓先民自福建省晉江迎請來台,直到道光初年才建廟。

清嘉慶八年(一八○三年),北港溪氾濫改道,蘇厝寮大庄首當其衝,所幸村民無一傷亡;後於道光初年建廟、咸豐初年重修。日治大正四年(一九一五年)廟宇破損,由地方蘇姓士紳捐金改建。一九五九年台灣發生「八七水災」,位於北港溪氾濫區內的大庄五福宮,廟體遭洪水侵損,搖搖欲墜,後來由水利單位修築堤防,舊廟因而被捨棄,另移地興建新廟,空的舊廟就矗立在北港溪旁的稻田中。

由於北港溪經常氾濫,氾濫的泥沙層層堆積,歷經一甲子之後,舊廟廟身已遭泥土掩蓋,只露出廟頂屋簷,形成「半座廟」的型態。昔日的正脊剪黏「福祿壽」、「雙龍搶珠」都還清晰可見,見證滄海桑田的變化。

捐金建廟功德 樑籤記載

舊廟被捨棄後,廟內有四支記載信徒捐銀、捐地的「樑籤」也被捨棄,後來由文史工作者林永村爬上橫樑,將「樑籤」拔下,才得以保存至今。林永村表示,這四支「樑籤」原本釘在廟樑上,是重要的廟史文物。

從林永村保存的「樑籤」字跡來看,清楚記載當年捐地建廟的信徒蘇乞食、蘇金獅等名字;另有幾名捐金建廟的信徒名字,其中以蘇媽愿捐金七十五元最多,他將把這四支「樑籤」送回,為廟史留下見證。

林永村被譽為地方文化的「活字典」,他長期投入笨港地區的文史研究及調查,收集的史料與文物很多,去年將畢生收藏的二萬六千多件笨港文物,全數捐給雲林縣府保存研究,另將收藏的瓷片無償提供給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與古物研究所使用,在地方上傳為佳話。

林永村收藏的文物涵蓋面非常廣,包括各類瓷器、古幣、陶器、磚瓦、糖漏、骨貝類、金屬器、木器等,是深入認識古笨港歷史發展的重要素材。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