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真奇廟】半座廟 盤坐水田一甲子 江俊亮 |2020.06.20 語音朗讀 568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五福宮舊廟半埋在稻田中,景象十分特殊。圖╱記者江俊亮 「樑籤」記載信徒捐銀、捐地的歷史見證。 圖╱記者江俊亮 五福宮早年樣貌,前後殿興建年代不同。 圖╱資料照片 【記者江俊亮嘉義報導】嘉義縣六腳鄉有一座舊廟,半埋在水田中,只露出廟頂剪黏及廟簷,景象十分特殊。文史工作者林永村表示,這是因為六十年前台灣發生「八七水災」,信徒捨棄堤防內的舊廟,經過一甲子泥土掩蓋廟身所致。林永村表示,位於六腳鄉蘇厝寮大庄的五福宮,俗稱「五帝廟」,前殿主祀天僊五帝,後殿祀奉玄天上帝;相傳所祀奉的神明是在清康熙中葉,由蘇姓先民自福建省晉江迎請來台,直到道光初年才建廟。清嘉慶八年(一八○三年),北港溪氾濫改道,蘇厝寮大庄首當其衝,所幸村民無一傷亡;後於道光初年建廟、咸豐初年重修。日治大正四年(一九一五年)廟宇破損,由地方蘇姓士紳捐金改建。一九五九年台灣發生「八七水災」,位於北港溪氾濫區內的大庄五福宮,廟體遭洪水侵損,搖搖欲墜,後來由水利單位修築堤防,舊廟因而被捨棄,另移地興建新廟,空的舊廟就矗立在北港溪旁的稻田中。由於北港溪經常氾濫,氾濫的泥沙層層堆積,歷經一甲子之後,舊廟廟身已遭泥土掩蓋,只露出廟頂屋簷,形成「半座廟」的型態。昔日的正脊剪黏「福祿壽」、「雙龍搶珠」都還清晰可見,見證滄海桑田的變化。捐金建廟功德 樑籤記載舊廟被捨棄後,廟內有四支記載信徒捐銀、捐地的「樑籤」也被捨棄,後來由文史工作者林永村爬上橫樑,將「樑籤」拔下,才得以保存至今。林永村表示,這四支「樑籤」原本釘在廟樑上,是重要的廟史文物。從林永村保存的「樑籤」字跡來看,清楚記載當年捐地建廟的信徒蘇乞食、蘇金獅等名字;另有幾名捐金建廟的信徒名字,其中以蘇媽愿捐金七十五元最多,他將把這四支「樑籤」送回,為廟史留下見證。林永村被譽為地方文化的「活字典」,他長期投入笨港地區的文史研究及調查,收集的史料與文物很多,去年將畢生收藏的二萬六千多件笨港文物,全數捐給雲林縣府保存研究,另將收藏的瓷片無償提供給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與古物研究所使用,在地方上傳為佳話。林永村收藏的文物涵蓋面非常廣,包括各類瓷器、古幣、陶器、磚瓦、糖漏、骨貝類、金屬器、木器等,是深入認識古笨港歷史發展的重要素材。 前一篇文章 溫哥華佛光人 捐助醫療資源 下一篇文章 南非人間書苑結業 線上辦茶會 熱門新聞 01退休之後2025.05.0102【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3【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4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5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6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7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8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9【悅讀人生】柏林大合唱 千人齊祈福2025.05.0210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有情與心識—談迷說悟 4-3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月光寺雲水浴佛 將軍府喜結法緣惠中寺園遊會 慶佛誕念母恩清德寺沐佛 三代喜同堂媽祖同慶佛誕節 北港朝天宮響應板橋講堂蔬食慶佛誕 獲頒弘法利生匾蘭陽別院佛祖巡境 萬人設香案相迎 作者其他文章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小童軍義賣餅乾 支持寮國教育螢河鐵路南華好書義賣 所得捐偏鄉小學媽祖畫家曾良美 彩繪慈悲與莊嚴南華推生命教育 培育生死教育師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