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病毒與大陸病毒基因序列比對,百分之百相似;但並不能因此推論病毒是從大陸來的。圖為確診的十足目虹彩病毒蝦。圖/宜蘭縣政府提供
【本報綜合報導】台灣蝦感染十足目虹彩病毒(DIV1),根據農委會監測統計,台灣白蝦、泰國蝦、螯蝦兩輪採樣、超過一百三十場,到六月十七日止,共驗出十六場(十二場螯蝦、三場白蝦、一場草蝦),其中螯蝦感染通常無症狀或症狀輕微,十二場感染螯蝦場占了螯蝦產業一半。農委會決定驗出的螯蝦場全數清除,給予補償,並要求不再養螯蝦。
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表示,十足目虹彩病毒從二○一四年開始出現在大陸沿海十一個省分,造成蝦大量死亡,白蝦死亡率達到八成,這並非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需要通報的法定傳染病,也並非人畜共通傳染病,但對於蝦有非常大的殺傷力。
黃金城表示,剛開始怎進來台灣的,目前沒有這證據,會攜帶這病毒的除了蝦苗外,在外國文獻報告內,部分生物餌劑可能也有帶病,除了大陸有病例以外,泰國、越南、印尼都有,但是東南亞國家官方都不願意承認,只是陸續都有相關新聞報導。台灣是第二個承認蝦感染十足目虹彩病毒的國家。
學者建議 追溯感染源頭
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生物研究組組長涂堅表示,關於十足目虹彩病毒基因序列,因為現階段只有大陸對外公開承認曾經感染這病毒,也只有大陸把病毒基因序列公開,我國的病毒與之比對,基因序列百分之一百相似;但並不能因此推論病毒是從大陸來的。
涂堅說,養殖戶要做好生物安全,養殖池要張網,做好鳥網,有感染的水要排放要先消毒,另外就是蝦苗要經過檢驗,不要採用帶病的蝦苗,但對人類並沒有害;生病的蝦子外觀大小不一,顏色改變,正常的蝦子肝胰腺顏色會比較深,但罹病的蝦肝胰腺顏色比較淡,偏黃色。
「源頭管理最重要。」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教授冉繁華表示,分析已發病養蝦場,約莫是飼養三十至五十天的蝦,應該立刻去回追這一批的苗,這段期間,他詢問在印尼、泰國從事養殖的學生,當地也有出現感染,由此可推估,應該就是這個時間點放的蝦苗風險最高。
防堵疫病 攔鳥網須做好
冉繁華說, 養殖業者要進行「陸、海、空」防堵,陸地上可用防護網保護養殖池,避免人員進出。
另外,病毒可能經水體傳播,因此不是把海水抽進來就直接進入蝦池,要有一個池子當作水的處理池,要做好標準消毒工作,否則養殖業者可能都在同一區,引進海水、排放海水都在同個位置,若水體有問題,可能都會一起被感染,因此業者水的處理非常重要。
此外,冉繁華還提醒養殖業者,鳥類問題要特別留意,養殖池周邊白鷺鷥、海鷗、獵鷹分布不同地區,分布最廣的是白鷺鷥,會依靠養殖池覓食,染病的蝦子會靠岸、或者浮在水面,鳥一取食後就飛到別的地方,或者食物掉到了別人的池子,因此攔鳥網必須做好;防堵疫病,業者在陸海空方面,都應該要有作為,也需要進行產業升級。
養殖業者蔡長材強調,疫情期間,就跟防堵新冠病毒一樣,要「保持社交距離」,不去別人家串門子,也不開放蝦場參觀;他自己在工作時,若腳踩了某一池的水,也就不會再進到第二個池子。
小百科
十足目虹彩病毒
十足目虹彩病毒(DIV1)是感染蝦蟹等十足目動物的新型病毒,不會人畜共通傳染,中國大陸在2014年12月傳出疫情,原因及源頭不明,已知對白蝦、草蝦、泰國蝦致死率高。
十足目虹彩病毒和感染石斑魚等魚類的虹彩病毒不同,病毒對白蝦、草蝦、泰國蝦致死率比較高,白蝦致死率逾8成,感染DIV1的螯蝦則通常無症狀或輕微,不易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