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坐 兩度榮膺文馨獎

 |2003.08.21
47觀看次
字級

【本報二水訊】「董坐先生的螺溪硯,不僅繼承了他父親的傳統工藝特色,並吸收其他雕刻藝術優點,在設計和雕法上有許多新的創意,使古法的硯雕煥發出新的光彩」,這是前文建會主委林澄枝於一九九八年頒發第一屆文馨獎給雕硯藝術傑出的董坐讚美的一段話。 
董坐現年五十二歲,彰化縣二水鄉合和村人,其父董壬申是早期著名的螺溪硯雕家,由於耳濡目染之故,自幼即對這門雕刻工藝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投身於硯雕工藝的行列。 
董坐的硯雕開始時薪傳自父親的「土法鍊鋼」──全部用手工雕刻,題材侷限於傳統的造型,如龍、水牛、鴛鴦、水鴨、荷葉及青蛙等,後來認為硯雕的題材可以更加多元化,所以創作出各式不同的造型,乃將硯雕的層次提升至藝術創作的層面。其硯雕作品承襲了其父作品的精髓,又開創了自己的風格;很精確地掌握石頭的紋路,展現自然之美。他尤其擅長雕刻龍形硯,曾刻有著名的「九龍硯」及費三年工夫才完成的「百龍硯」而轟動海內外。
董坐的作品所表現的是質樸,厚實之美,件件普獲各界肯定;如,一九八六年榮獲省立博物館典藏「鄉之韻」、「荷塘清趣」等多件作品。一九八六年至一九九四年連續參加省手工藝評審展,獲得入選及佳作獎。一九九○年榮獲省立彰化社會教育館典藏「祥龍獻瑞」作品。一九九四至一九九五年參加省手工藝第二屆、第三屆工藝設計入選獎,一九九六年—一九九九年及二○○三年計五次應行政院文建會之邀於美國紐約及法國巴黎展出,頗獲好評,為國爭光。
此外,董坐對硯雕藝術的推廣與傳承亦頗有貢獻;經常受邀擔任彰化社教館舉辦的硯雕觀摩會指導老師或彰化縣政府舉辦暑期青少年硯雕班指導老師等。為推展地方藝文,發揚中華文化,十年前也創辦「董坐石硯藝術館」珍藏上千方的硯雕作品開放免費參觀,並設工作室指導學員雕刻硯台。他投入硯雕藝術工作不遺餘力有口皆碑;乃於一九九八年及二○○○年榮膺行政院文建會第一屆及第三屆兩次「文馨獎」。
董坐說,藝術創作是一條永無止境的大道,保持現狀就是落伍,他為鞭策自己開創硯雕藝術的新天地,頃推出「每月一硯」,「使古法的硯雕煥發出新的光彩」,真正達到發揚光大中華文化的目標。
(陳文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