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美反種族主義 怒火燒到哥倫布

 |2020.06.12
2340觀看次
字級
美國明尼蘇達州反種族歧視示威者,十日拉倒哥倫布的雕像洩憤。圖╱法新社
比利時安特衛普的利奧波德二世銅像,四日慘遭示威者潑漆。 圖╱法新社
美國波士頓一座哥倫布雕像,十日遭反種族歧視示威者斷頭,成為新的洩憤對象。圖╱法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非裔男子弗洛德遭白人警察以膝蓋壓頸窒息而死,引爆美國各地反種族主義抗議浪潮,拆除種族主義相關雕像的壓力也愈來愈沉重,全美現推動拆除南方邦聯紀念雕像,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十日呼籲移除美國國會大廈內的十一座南方邦聯雕像。拆除紀念殖民者和奴隸商人雕像的呼聲,也緊接著湧現。

裴洛西致函跨黨派的圖書館聯合委員會中提到,為宣揚以殘暴與野蠻方式達成種族主義目的的人物豎立紀念雕像,等於是侮辱美國追求民主與自由。裴洛西說:「他們的雕像是向仇恨致敬,而不是歷史遺產。這些雕像必須移除。」

法新社報導,其中一些雕像的主角,曾在內戰率領或參與脫離美國未果的人物,豎立在國會大廈顯著地方,包括美利堅邦聯總統戴維斯的銅像,還有副總統史蒂芬斯的大理石雕像。

戴維斯與史蒂芬斯遭控叛國,裴洛西指出,史蒂芬斯一八六一年發表基石演說時,曾說美國邦聯是建立在「黑人與白人不平等這個偉大真理」上,這樣的發言應受譴責。

航海家

造成美洲原民滅絕

美國東岸大城波士頓,一座航海探險家哥倫布雕像十日被斬首,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網(CBS News)提到,這座雕像的頭在二○○六年和二○一五年也曾被砍掉。

和美國各地其他哥倫布雕像一樣,多年來飽受爭議,過去也曾被破壞。維吉尼亞州的里契蒙這周也有一座哥倫布雕像遭破壞,抗議群眾用繩索將二點四四公尺高的雕像拉下底座,棄置附近湖裡。

長期以來,十五世紀的義大利人哥倫布,在學校教科書裡的形象都是發現「新世界」的航海家,但許多人認為他促使美洲原住民種族滅絕。美國南北戰爭期間,支持奴隸制的南方將領備受批評,哥倫布也經常受到類似譴責。

一九三七年,美國把十月的「哥倫布日」定為聯邦假日,但近幾年來,已有數十座城市將這天改成紀念原住民族的日子。波士頓和紐約都維持「哥倫布日」,因兩座城市擁有龐大的義大利裔社群。

當地媒體報導,波士頓市長華爾希(Marty Walsh)十日譴責斬首雕像的行為,但也說會移除雕像,再決定未來如何處理。

在位最長國王

被比利時唾棄

美國之外,英格蘭布里斯托(Bristol)的示威群眾七日也在反種族主義抗議中,推倒一座奴隸商人雕像,並扔到港口。

在比利時,民眾呼籲拆除在位時間最長的國王利奧波德二世雕像,已獲得數以萬計的民眾連署。在根特市,反種族主義示威者採取更直接行動,一座半身像被紅漆覆蓋,還在它頭上裹了一塊布。在安特衛普,另一座國王雕像則被示威者縱火焚燒。在首都布魯塞爾,一座雕像則被人用文字「assassin」(暗殺者)標記。

利奧波德二世最被人記得的是他在剛果民主共和國那段糟糕事蹟。一八八五至一九○八年,這個歐洲最小國家之一的皇室,將當時被稱為「剛果自由邦」(Congo Free State)的民主剛果,變成他的私人殖民地。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