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Unsplash
珊瑚礁蝶魚可創造數千元的觀光價值,但販售僅百元餘,澎科大籲禁捕珊瑚礁魚。圖/Unsplash
【本報訊】國立澎湖科技大學熱帶島嶼永續發展總研究中心,今日首度發表海洋資源調查成果,澎科大校長翁進坪表示,珊瑚礁蝶魚可創造數千元的觀光價值,但肉1公斤僅百元餘;而賣到市場的抱卵母蟹平均1隻可孵化出3500隻小蟹,呼籲縣府未來能禁止珊瑚礁魚類與抱卵母蟹的採捕與販售,讓海洋資源保育能夠永續發展。
翁進坪表示,海洋資源有限,隨捕撈漁法、漁貝等科技進步,以及缺乏適當漁源管理,致使漁獲量下降,漁業資源日益枯竭,「目前澎湖陸上保育工作做的很好,但海上保育還待落實,必須透過教育方面著手,學校近期將設置『生態展示中心』,達到海洋資源保育的目標。」
澎科大副教授黃俞升表示,針對市場上珊瑚礁魚類及抱卵母蟹大量捕撈及販售行為調查研究,珊瑚礁魚類有320尾、71種;抱卵母蟹則有遠海梭子蟹、旭蟹等7種,在市場採購的旭蟹或沙蟹等,約有50隻有抱卵情況,其中抱卵母蟹數量,平均在35萬粒,若以1%的孵化存活率計算,至少有3500隻小蟹。
目前澎湖縣政府針對海洋漁業資源保育,對於魚體和蟹蟳等訂有魚體9公分、甲殼長8公分的禁捕規定,連海膽與章魚等也都訂有禁捕期,違反規定者依漁業法裁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