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上海市中華鱘保護管理條例》六日起實施。二十四尾中華鱘、二千尾胭脂魚等當天在長江口水域從放流水槽躍入長江(圖╲新華社)。
【本報綜合報導】大陸《上海市中華鱘保護管理條例》六日起實施。二十四尾中華鱘、二千尾胭脂魚等當天在長江口水域從放流水槽躍入長江。
中華鱘是與距今一億五千萬年前的白堊紀恐龍同時代的孑遺種類,被譽為「水中大熊貓」。長江口是中華鱘唯一的天然集中棲息場所,中華鱘在此完成各項生理調整。近年來,長江流域育種、原生種魚類的保育環境持續衰退,中華鱘自然種群延續面臨嚴重困難,搶救性保護刻不容緩。
這次放流的中華鱘全長一百至一百六十公分,胭脂魚全長十至十二公分。上海二○○四年起陸續開展長江口珍稀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累計放流各種規格中華鱘、胭脂魚、松江鱸等珍稀水生生物五十五萬餘尾,對長江口的生態修復右積極作用,建立中華鱘放流技術規範系統,也取得較好的循跡追蹤效果。
上海市將建立中華鱘收容救護體系,對執法機關罰沒的中華鱘,以及野外發現的誤捕、受傷、擱淺、受困的中華鱘開展收容救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