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航一架班機降落日本那霸機場時,因一根螺帽刺穿油箱肇禍,飛機遭大火吞噬;機長在確定旅客和機組員都逃生後,才跳窗落地,飛機隨即爆炸。這位臨危不亂的機長確實英勇,可是日本幾家大報竟批評華航,只營造機長的英勇,掩蓋了該做的飛航安全檢討,還說華航是自吹自擂。
華航這位機長當然值得表揚,他有超凡的專業技術,精準的判斷和強烈的責任感,才能在飛機發生事故前見微知著,命令組員安排旅客全員逃生。他本人堅守崗位,至最後一刻跳機,完成公司交付的任務。這樣的機長,如在日本、歐美,一樣會受到高度讚美和褒獎。
飛機會起火,到底是波音公司產品設計有問題,還是華航維修欠當,尚有待科學檢測;華航失去一架飛機,豈會不做內部檢討。但不論是波音、還是華航該挑起肇事責任,均無損於機長的英勇。日本報紙的評論員見人之英勇而為文批評,是讓英勇的機長,去承擔華航過去飛安不良紀錄的概括責任。
華航因過去一再發生飛安事故,在國際航空界留下不良名聲,非十幾二十年的功力,難以扭轉刻板印象;這次遭日本媒體嘲諷,允宜再深自檢討,並更著力於提升專業水準嚴格管理。對於表現英勇的機長和機組員,則應視為企業從業人員的標竿,不必因日媒意見而畏縮。
其實,台灣官場和商場都很需要華航英勇機長堅守崗位負責到底的精神;試看檢調偵辦股票上市公司違法營運弊案,大老闆忙著切割,不遺餘力推卸責任,見到自己一手掌控的事業垮了,竟一走了置股東於無告之地,比起華航機長真該慚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