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兩萬噸柴油自俄羅斯西伯利亞一處發電廠貯藏設施外洩、汙染水道,總統普亭三日下令進入緊急狀態。圖/美聯社
兩萬噸柴油自俄羅斯西伯利亞一處發電廠貯藏設施外洩、汙染水道,總統普亭三日下令進入緊急狀態。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約兩萬噸柴油自俄羅斯西伯利亞一處發電廠貯藏設施外洩、汙染水道,總統普亭三日下令進入緊急狀態。
這起事件發生在五月二十九日,地點位於北極圈內三百公里的邊疆城市諾爾里斯克(Norilsk)。因諾里爾斯克鎳公司(Norilsk Nickel)蓋在永凍土上方的發電廠備用油槽支撐架下沉,導致大量油料外洩,最遠更達十二公里外。從現場空拍畫面可見到,部分河段水面已經呈現紅棕色。
河流的生態
需數十年恢復
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Krasnoyarsk)監管單位指出,約一萬五千公噸油料流進安柏那亞河(Ambarnaya)河域,另外六千噸滲入底土。漁政單位坦承,整條河的生態需要數十年才能恢復。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專家卡尼茲可夫(Alexei Knizhnikov)表示,就油量而言,這是俄國現代史上第一大漏油事件,僅次於一九九四年持續數月之久的西北地區科米(Komi)漏油事件。
在視訊會議上,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主席烏斯(Alexander Uss)向普亭坦承,五月三十一日「社群媒體出現警訊」後,他才得知此事。
普亭當場對諾里爾斯克-泰梅爾能源公司執行長李平(Sergei Lipin)發飆道,「為什麼官方要到兩天後才知道這件事情?難道我們要從社群媒體了解緊急狀態」?
美聯社報導,安柏那亞河流入的湖泊又有一條河流通往北極海。當地緊急勤務部門官員表示,由於事發地點與世隔絕,又沒有公路或鐵路相連,很難派出大型艇除汙。卡尼茲尼可夫(Alexey Knizhnikov)則估計,總損失可能達一千三百萬美元(約新台幣三點九億元)。
出事發電廠
不是首次出包
負責營運NTEK發電廠的俄國金屬業巨擘諾里爾斯克鎳業公司(Norilsk Nickel)表示,發生柴油外洩,是因過去三十年來用來支撐的幾個柱子開始下沉,導致儲油槽受損。該公司在二○一六年時它坦承旗下一座工廠「過濾壩」內的汙染物流入當地河流,把河水染成血紅色。當時這家公司被罰不到一千美元(約新台幣三萬元)。
普亭已經下令徹查相關人等,發電廠一位經理已遭羈押。諾里爾斯克鎳公司聲明稱已「即時適當」通報,將全力投入排汙,並從莫斯科派出專家,同時在河流布下攔油索,阻擋油料進一步擴散。
世界重大漏油事件
年代 名稱
1978年 阿莫科.卡迪茲號漏油
1991年 波斯灣戰爭漏油
1989年 阿拉斯加港灣漏油
2006年 普拉德霍灣漏油
2010年 深水地平線漏油
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