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國鳥鄉人 說口哨鳥語400年

 |2020.06.04
1374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聽過人與人用鳥語互相溝通嗎?土耳其山中小村落「庫什柯伊」(Kuşköy)居民就是用這種方式講話,他們以類似鳥叫的口哨聲,在遠距離的山區互相傳訊、對話,這種美妙又簡單的通訊方法已經在當地流傳了四百多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二○一七年還將「鳥語」列為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UNESCO表示,住在庫什柯伊村的居民,當距離遙遠時會用吹口哨鳥語方式「講話」,而不是扯開喉嚨用喊的。因為當地地形崎嶇、交通困難,為了節省雙方的時間與大聲喊話的體力,村民發現口哨是一種更簡單的遠距溝通方式,所以用來代替費力的呼喚。當山巒間傳出陣陣口哨聲,聽起來就像一群小鳥在叫一樣。

庫什柯伊位於本廷山(Pontic Mountains)地區,其原意是「鳥之鄉」(bird village),所以這種口哨傳訊被稱為「鳥語」(bird language),當地語言則稱為「kuş dili」。

口哨吹出語言音節

有如摩斯密碼

這種鳥類語言的發現可以追溯到幾個世紀之前,從現在的吉雷松(Giresun)到阿爾特溫(Artvin),在黑海的不同地區都有使用。這種根據需要而產生、發展的實用創造性交流形式,通過傳統已成為文化的一部分。

古代村民從鳥叫聲中獲得靈感,用吹口哨的方式把土耳其語的音節吹出來。經驗證後村民發現,這種方法比向對方吶喊,或是走向對方大聲說話更有效。村民之間如要拜訪對方、求援或邀對方來喝茶,就會透過吹口哨相互知會,甚至複雜、冗長的對話都能以此方法溝通。這種哨音可穿越一公里,如果距離更遠,中間的鄰居也會樂於協助雙方「轉傳」表達訊息。

要使用該語言,必須先學會如何吹口哨。當地人說,外國人要花一年才能學習這種語言,他們從童年就開始學習,孩子們甚至打電話給朋友玩這種語言。就像說話的方式一樣,鳥語因人而異,聲音不同的人哨音也不同。

二百五十餘常用詞

就是真實字詞

科學家在庫什柯伊針對鳥語進行研究,結果發現,大腦的兩個半腦會同時處理口哨語言,一方面進行語言的正常處理,另方面則運作音樂的部分。

庫什柯伊是個封閉山區,自從一九八六年之後,村裡年輕人紛紛搬往有電力的市區,只有老年人留在山中。據統計,目前只剩約一萬人懂鳥語。

為了避免失去鳥語,他們也開始在學校裡教孩子。鳥語約有二百五十多個常用詞,可以直接翻譯成真實字詞。

手機普及後,鳥語不再像以前那樣頻繁使用,但一九九七年以來,庫什柯伊每年都舉辦一次鳥語、文化和藝術節,村民仍努力維護他們視為家庭遺產的傳統語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