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普陀洛伽山觀音殿內,四周環繞三十三觀音(圖),其中「眾寶觀音」讓走進來的人,都能感受到一分安定的力量。
圖╱佛館提供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普陀洛伽山觀音殿內,四周環繞三十三觀音,其中「眾寶觀音」讓走進來的人(圖),都能感受到一分安定的力量。
圖╱佛館提供
【人間社記者覺均大樹報導】《觀音菩薩傳》中記載著,多寶觀音菩薩顯化於江北的事蹟。相傳當地居民心性貪婪,因而盜賊猖獗。觀音菩薩為了點化他們,化作一僧人,瓔珞嚴身,眾人看到,一哄而上,將僧人身上的寶物搶光。這群人拿著寶物到集市兜售,不料寶物瞬間化為塵。這群人一氣之下,跑回來圍毆僧人,打到手沒力才住手。最後發現,僧人早已不在,只剩一段香梨木豎在地上,木上顯有「多寶觀音菩薩」六字。後來,眾人將此木,雕成觀音法相,恭敬禮拜。
多寶觀音又稱眾寶觀音。《普門品》中說:「應以長者身得度者,即現長者身而為說法。」長者多為富翁,故名眾寶。據此,眾寶觀音成了觀世音三十三應化身中的長者身相。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普陀洛伽山觀音殿內,四周環繞的三十三觀音中,就有一尊「眾寶觀音」,此尊菩薩右足伸於岩上,立左膝,右手按地,左手置於立起之膝上,呈現安詳之相,讓走進觀音殿的人,都能感受到一分安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