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金龍藏經 故宮南院展出 江俊亮 |2020.06.01 語音朗讀 857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貴霜王朝真人等身彌勒菩薩立像,深目高鼻,蓄八字鬍受希臘化文化影響。圖╱記者江俊亮 故宮南院《龍藏經》展廳。 圖╱記者江俊亮 《龍藏經》內護經板紅地經簾(上)及滿文目錄(下)。圖╱記者江俊亮 乾隆年間寫的《甘珠爾經》上內護經板。圖╱記者江俊亮 【記者江俊亮專題報導】故宮南院鎮館之寶《龍藏經》是以泥金寫成,精美華麗,由於是宮廷珍寶,過去難得一見,因此民間傳言,凡能親眼見到《龍藏經》的人,可得七世福報。這部華麗的經典耗費鉅資,見證唯有皇家才能展現如此大手筆。故宮南院表示,佛教起源於印度,是構成亞洲文化的重要成分,因此故宮南院自開館以來,就設置「佛陀形影」展廳,展出佛教藝術之美。民眾一踏入展廳,可見到一尊真人等身的彌勒菩薩立像,卻又好奇為什麼雕刻成「歐洲人」造型。其實民間流傳「大肚乃容」造型的彌勒菩薩,是五代後梁時期才出現,以傳奇人物「布袋和尚」(契此比丘)為原型,被塑造成手持布袋、笑容可掬的大肚彌勒,後來也廣泛流傳於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琉球等地。故宮南院這尊彌勒菩薩,通高一百六十八點五公分,是西元三世紀、古印度犍陀羅國(今巴基斯坦)貴霜王朝時代的塑像,深目高鼻,蓄鬈髮、八字鬍,身披瓔珞,看起來像「歐洲人」,與民間認知的「大肚彌勒」大相逕庭。原來,犍陀羅國是古代絲路必經之地,東西文化在此交會,又曾被亞歷山大大帝征服,深受希臘文化影響,因此造像風格具西方色彩。使用金粉 一千多兩故宮南院另一件珍寶《龍藏經》,全名為:泥金寫本《藏文龍藏經》,是康熙皇帝奉祖母孝莊太皇太后之命修造的。全套共一百零八函(kha),每函三百至五百頁,重約五十公斤,全部以泥金在特製的磁青箋上寫成,是稀世之寶。這套《龍藏經》每函都有華麗的上下護經板保護,板上共彩繪七百五十六尊諸佛造像,飾以各式鑲崁珠寶,再以五色絲織成的經簾保護。每函都配備有專用的絲質袱包、五彩經繩、經被層層包裹,保護得相當良好。所謂《龍藏經》,就是藏文《大藏經》的甘珠爾部(甘珠爾就是釋迦牟尼佛語錄)。根據當時總管大臣米思翰等人奏本,《龍藏經》共用經葉五萬三百張、飛金三萬八千二百六十五塊;光是護經板上的七百五十六尊佛,就用掉一千七百八十二兩金粉,可見耗費之鉅。這套《龍藏經》完成後,恭奉在孝莊太皇太后的寢宮(慈寧宮)裡,只有逢年過節、先皇忌日,才由高級喇嘛開啟這套經文念誦,因此雖然歷經三百多年,仍保存得非常良好;光是保護經文的木造經板、護板,就用掉數百顆寶石裝飾,如非皇家,實無如此大手筆。僧俗兩班 完成經本根據清朝檔案記載,當時寫經工作分為僧俗兩班,僧班由一百七十一人負責寫經,俗班由內務府等單位負責採辦寫經所需物資、張羅寫經者的飲食起居和安全,並在孝莊太皇太后的娘家蒙古科爾沁部族支援下,費時二年,於清康熙八年(一六六九年)完成這部巨構,由康熙皇帝賜名《龍藏經》。寫經使用的泥金,原料是極薄的金箔「飛金」,飛金與濃膠研磨而成泥金;由於飛金極為昂貴,因此寫經前,先由喇嘛用白紙打樣。喇嘛打樣起稿期間,日供一餐,茶歇兩次;寫經期間,日供兩餐,茶歇三次;說明僧班是在茶足飯飽下慢慢書寫,確保《龍藏經》的品質。故宮南院的《龍藏經》旁,另有一部乾隆年間寫的內府藏文泥金寫本《甘珠爾經》,除了尺寸較《龍藏經》小一號,其餘裝幀等形制與《龍藏經》相仿;經文也是每頁八行,但字體較小,行格較密,有學者認為乾隆皇帝多是效法他的祖父康熙皇帝,由此可見一斑。 前一篇文章 送暖賴索托 佛光人捐助物資 下一篇文章 藝心抗疫 親子畫出三好 熱門新聞 01奉行四給 劉宗澤獲昆大傑出校友獎2025.10.3002人間佛教聯合總會赴梵蒂岡 參與宗教對話宣言60周年慶2025.10.3003桃園花彩節 周末大溪登場2025.10.3004【寶島踏查】新竹湖口老街天主堂2025.10.3005【人間有愛 】提早十分鐘2025.10.3006輝達總部選址確定 落腳北士科T17、T182025.10.3007扮熊人偶太可愛 防熊宣導片失焦2025.10.2908終結350年傳統 英刑事庭律師免戴假髮2025.10.2909搭滑板從22樓躍下 時速飆破百公里2025.10.2910燕子口堰塞湖消失 台8線開放通行 2025.10.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一針一線60載 林全誠繡出神韻人生旅人心靈寶典《365日》 贈台中通豪大飯店 南天寺30周年口述歷史 登英國期刊專欄十方禪林40周年 教界高僧大德同賀世界閩南語金曲獎 佛光人黃一飛奪最佳男歌手愛我青年三好學佛營 讓信仰引導人生 作者其他文章十方禪林40周年 教界高僧大德同賀故宮南院特展 穿越千年遊谿山 真假高蹺鴴 相映成趣北港糖廠鐵道地景 獲國際設計大獎佛法遠播南美洲 普獻老和尚圓寂佛大義煮團 熱食暖心馳援光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