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英詔打造完美安心終老診所

文/朱莉雅 |2020.05.30
7976觀看次
字級
玄野屋巧妙融合咖啡店、冰店、診所、長照據點。圖/陳英詔提供
維揚診所醫師陳英詔。圖/陳英詔提供
每天限量推出的霜淇淋。圖/陳英詔提供

文/朱莉雅

台灣全面實施長照2.0後,如何更貼心、更接地氣的照顧老人,成為不少醫護復健人員努力的目標,而在宜蘭羅東的安靜一角,有一間日式庭園風格的小木屋「玄野屋」,深色實木步道、雅緻的自然景色,園區入口處左邊掛著冰店、音樂教室等招牌,右邊則掛著維揚診所、有福奉茶館的招牌,不論怎麼看,「玄野屋」都不像診所和長照據點,倒像是歡迎大家沒事來坐坐閒聊的交誼中心,及拍照、打卡的好所在。

玄野屋中的超酷醫師

其中被形容為「超完美診所」的維揚診所,是看起來又酷又隨性的陳英詔醫師,與一粒麥子社福基金會合作,連結長照跟在宅醫療資源打造而成的,目的是讓長者可以在社區終老,在家度過最後的日子。而在此之前,則可以參加診所附設的教室課程及活動,快樂度過充滿趣味的安老生活。

「大多數的台灣老人,並不喜歡住進養老院或安養中心,甚至不希望最後病歿於醫院,但如何能在自己家裡就醫、安老,解決所有的人生最後功課,不能只是美好空談,而是需要實踐和實驗。」時任羅東養護所副所長的陳英詔,看到一家花園餐廳要頂讓,便很衝動的頂了下來,並以兒子的名字取為「玄野屋」,「我希望兒子能野一點,不用太乖順……」。

讓人更好的淑世情懷

事實上,陳英詔也是一個十分另類的醫師,他的書架上,除了醫學書,更多的是人文社會議題的書籍;他酷愛爬大山,曾登上喜瑪拉雅山珠峰基地營;他也充滿淑世情懷,曾於2018、2019連續兩年,停診並自費跟著輔大胡哲生老師的社會創新創業協會,到非洲烏干達當義工。「依據當地法令,我不能實際掛牌行醫,只能是一個NGO義工,跟著胡老師設計改善農村的經濟方案,也跟著舊鞋救命協會利用太陽能啟動馬達,幫他們造井打出乾淨的水……」

之所以會成為在宅醫療醫師,主要是當初母親罹癌後,得到馬偕安寧團隊悉心照護,而少受許多折磨。這段身為親屬的經歷,讓他在病榻旁,能夠柔軟並隨時切換醫者與親屬的視角與感受。母親過世後,陳英詔開始參與山地鄉醫療服務,擔任羅東鎮養護所副所長,累積10年長照醫療經驗,後來更有了異業結盟水平整合計畫的誕生。

找到「玄野屋」時,由於小木屋空間夠大,庭園十分優美,陳英詔想:未來診所可採預約制,病歷也可電子化,需要的空間不大,便決定找來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經營這個園地。

鮮乳霜淇淋撫慰人心

2017年7月,維揚診所遷移到「玄野屋」,霜淇淋小鋪也順勢開張。之所以一開始就賣霜淇淋,是因為陳英詔很喜歡吃日本鮮乳冰淇淋,於是買了一台霜淇淋機,自己摸索學習製作,還分享親友品嘗。而熱愛烘焙的太太,則親手以雞蛋、麵粉、糖三種簡單的原料,每天現烤裝冰淇淋的捲筒餅乾。

至於甜點店「李桑菓子工坊」,則是陳英詔聽一位護理師提到哥哥在甜點餐廳做研發師傅,正在尋覓創業店面,陳英詔也希望支持年輕人創業,便邀他共同經營這個空間。

李桑的甜點強調健康、少糖,甜味是利用甜菜根來取代糖,且不用防腐劑,生乳捲、乳酪蛋糕都是每天早上現做。陳英詔發現,有了這個柔軟溫馨的空間,病人看診的心情會被療癒,家屬等待時也可以在此喝氣泡水或吃點心,並和療癒人心的熱情愛撒嬌店狗「小妞」互動。

打造全方位照護園區

玄野屋內還邀約同屬社區照護的「全心居家護理所」以及「延希職能治療所」進駐,兩個單位的居家護理師及職能治療師,大多數時間都外出訪視病家,但仍會需要一個方便聯繫事務、整理個案資料的辦公室;而當陳英詔遇到個案有病情變化或特殊狀況時,除了可直接請護理師、職能治療師前往處理,醫師、護理師、社工、職能治療師也能更快速討論個案。

陳英詔還比照日本照護者咖啡館概念,自己鋪設草皮、圍籬、池塘,花4個月慢慢整理園區,結合之前政府委外經營羅東養護所的經驗,讓診所、霜淇淋小鋪、居家護理所、蛋糕店、一粒麥子基金會的長照「有福館」、花店、音樂教室……陸續出現,園區的功能漸趨完整。如今,玄野屋經常舉辦各式活動,包括手工藝課、聖誕節戶外音樂會、母親節活動、美食聚會等,參加的人也愈來愈多。

讓支持關心自然發生

今年園區更參與衛福部家庭照護者支持方案,讓長期照顧長輩的家屬定期聚會,給予家庭照顧者更多支持力量。負責推動的一粒麥子基金會也強調,支持家庭照顧者,不能只是辦個活動,而是要提供家屬支持力量和紓壓空間,「就算只是來釋放情緒或大小聲吵架都好,至少發洩完才有力量回去扮演好照顧角色」。

陳英詔說,許多客人本來只是來吃蛋糕、喝咖啡,但看到長照醫療服務,很自然就會詢問,整個過程很自然地發生,而不是刻意營造「照顧老人」的印象。如今,園區不但成為老人及家屬平常走動的場所,沒事就來這邊坐一坐,甚至還肩負起「解憂商店」的任務,讓長輩找到一起吃飯、談心、學習及支持的朋友,有問題也能隨時來求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