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授鉞斧 張振宇創佛陀臉書 曹麗蕙 |2020.05.29 語音朗讀 1581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張振宇作品〈法華經〉,中軸呈現釋儒道代表人物,右邊為出家羅漢,左邊取自二十四孝故事,下方也有動物眾生等,象徵佛的超然關懷,以及眾生皆得成佛的理念。圖/名山藝術提供 〈地藏經〉圖/名山藝術提供 〈千手千眼觀世音〉圖/記者曹麗蕙 張振宇以「當代藝術弘揚佛法」為使命,希望透過作品,啟發觀者對佛陀的禮讚與親近心。圖/名山藝術提供 【記者曹麗蕙專題報導】〈金剛經〉、〈法華經〉、〈華嚴經〉、〈地藏經〉、〈心經〉……一幅幅佛教經典作品,都以佛陀臉部造像,再疊加出多元圖像層次呈現。當代藝術家張振宇融會貫通佛法、量子力學,傾十多年光陰成就如史詩般的「量子臉書」系列巨作,交織出豐富的時代樣貌,更讓人感受到佛法的莊嚴、慈悲與智慧,「我的工作是將佛法與當代文明藝術兩條大河間,鑿開一條運河,讓兩條河流能連接起來。」曾任台北市立美術館館長張振宇,出身天主教家庭,張父從未要求子女信仰特定宗教,「但父親教導我:生命目的就是要追求真理。」張振宇奉為圭臬,大量閱讀,包括佛經、科學都讀,他笑說:「我就是想搞清楚宇宙生命的真相究竟是什麼!」奉行《地藏經》 20年好眠曾深受惡夢困擾的他,二十七歲留美時親自實踐《地藏菩薩本願經》所言:七天七夜以清水供奉地藏王菩薩像,祂必為你摩頂授記,之後就不會再有惡夢之苦,「真的在第七日晚上,地藏王菩薩現身床前,莊嚴安祥地摸我頭,從那之後,連續二十年,我都睡得很安穩,連夢都沒做了。」這段神祕經驗,讓張振宇體認「精神世界有很不可思議的智慧真理」,決定好好學佛。後來,三十四歲一次禪定中,張振宇望見不可思議景像,「約末十層樓高的千手觀音,每隻手都是半透明、柔軟、微微動,拿著不同法器」。他立刻頂禮膜拜,其中一隻手拿了把紫柄鉞斧給他,當下明白菩薩要交付他一個使命。花了十多年不斷琢磨,張振宇漸漸領悟:「授予鉞斧是要我披荊斬棘,做開路先鋒,用當代藝術來弘揚佛法,為佛教藝術開闢一個新可能。」已逾耳順之年的張振宇,近十餘年移居北京,不開展不賣畫,專心將三十多年的佛法實修實證,淬煉出「量子臉書」系列。「我不希望只是刻佛像、畫佛像,而是將佛法的世界觀、宇宙觀深入弘揚。」他認為要順應現代人根器、知識背景才具成效,因而致力銜接佛法與現代文明藝術。「量子臉書」是他將佛法與量子力學融會貫通,再結合臉書概念,運用到繪畫的作品。「『臉』是我藝術的母語。不僅因全球化時代『臉』成為了主角,它也是宇宙生命系統與溝通的重要平台,佛教六根六塵最大交會點也是在臉上。」張振宇將菩薩的臉為創作基調,「在做每一個佛陀造像時,都必須掌握慈悲、智慧、禪定、莊嚴四個特質」。探討宇宙生命最終極答案,張振宇認為就是佛法,並與當代量子力學相呼應,如粒子不斷分解後,沒有終極粒子,「佛陀在兩千六百年前就已闡述,如『色空不二』、『緣起性空』,均直指宇宙生命沒有本質,由因緣和合而成。」體悟《金剛經》 融入畫作作品中可見張振宇運用量子力學的「疊加作用」,將多元圖像疊加在佛陀臉上,展現《金剛經》所述:「若世界實有,即是一合相」,「它是一張佛菩薩的臉,同時又有很多眾生,蘊含很多意向,每個人欣賞時又有自己的解讀」。如三乘三公尺的巨作〈金剛經〉,是張振宇五部佛經作品中功夫下得最深的,可看到佛陀的臉相,疊加象徵當代網路世界的主機板、東西方歷史大事,包括創世紀的亞當夏娃、印度教三神、孔子,甚至〈蒙娜麗莎的微笑〉等都融入其中,「這饒富原創性,人類所有發生的事都整合在佛的臉上,表現出一合相,也呈現出心、佛、眾生,以及宇宙生命是一大整體」。他續道:「這也象徵佛法能包含世界所有事,格局就是這麼大!」「張振宇:當代敦煌臉書系列」六月底將在名山藝術展出。 前一篇文章 紐西蘭素食義賣 南北響應 下一篇文章 菲國佛光人助防疫 95單位受惠 熱門新聞 01【詩】蠟燭2025.09.1202佛光山供僧 緬懷師恩廣植福田2025.09.1403台灣永續行動獎 人間福報獲金、銅獎2025.09.1204火星生命跡象 最有力證據現蹤2025.09.1205氧2025.09.1206便利店變咖啡教室 失智嬤樂學展笑顏2025.09.1207歡慶文化日 南天寺共建和諧社區2025.09.1208MLB太空人、水手、遊騎兵 搶進季後賽 2025.09.1209綠色跑者 減碳跑步吃蔬食2025.09.1410旗山禪淨中心攜手鄰里 打造幸福旗山2025.09.1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傳遞三好 普門寺讀報教育迎新 東京佛光山寺 跨宗教交流弘法度眾澳洲昆士蘭警務處 參訪佛光山智利豪雨 佛光人馳援災區送暖佛光會印尼蘇北協會 淨灘護海洋西來大學、摩訶朱拉隆功大學 教育合作 作者其他文章傳藝中心挺兒童戲曲 將辦百場巡演北師美術館 探索航空飛行特展故宮萌主遠征捷克 秀魅力圈粉楊麗花戲曲傳奇 9月再現經典繪本作家鄭明進 獲金鼎獎特別貢獻獎故宮國寶首度東遊 玉鴨12月到蘭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