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接觸毒化物 輕則皮膚病嚴重致死 |2020.05.27 語音朗讀 181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許多行業會接觸毒化物,如果防護措施不足,員工健康就成隱憂。示意圖/unsplash 【本報訊】許多行業在製程及提供服務時,常有機會使用毒化物,一旦防護不足會侵蝕健康,輕則發生接觸性皮膚炎、嚴重可能死亡。勞動部職安署與台北榮總職業傷病防治中心昨天舉辦「職場毒化物危害面面觀」研討會,三軍總醫院職業醫學科主任王鐘慶以俗稱為「化骨水」的氫氟酸為例,他說,半導體業可能以氫氟酸作為清洗劑、玻璃蝕刻業作為蝕刻劑、鋼鐵業常用為表面除鏽劑、石化業常用作催化劑、清潔服務業常用來作為汙物腐蝕清洗劑或外牆清洗劑,國內每年皆有多起相關職災事件。去年9月傳出國內一家光電產業的菲律賓籍移工,在清洗電路板時遭到氫氟酸溶液噴濺到大腿後方,造成大面積腐蝕,最終送醫不治。勞工團體一度發起抗議,要求勞動部落實職業安全檢查。圖說:職業病診斷的原則,包括有疾病發生、有暴露證據、工作一段時間後才罹病等。示意圖/unsplash根據《聯合報》報導,王鐘慶也談及氫氧化四甲基銨(TMAH)中毒,這個物質常被用於微機電與光電產業,作為微影製程中的蝕刻顯影劑,或者取代氫氧化鈉等強鹼溶液作為晶圓清潔溶劑。不過,過度暴露可能帶來傷害,台灣地區2003年以來,已有多起相關事件,其中三名個案暴露於濃度高於25%的TMAH溶液,造成急性中毒死亡。王鐘慶表示,職業病診斷的五大原則,包括有疾病發生、有暴露證據、工作一段時間後才罹病、有相關研究文獻支持等,最終如能排除其他可能的致病因素,就可認定職業病。不過,有時民眾未必清楚其接觸到的毒化物可能帶來哪些型態的危害,舉例來說,部分毒化物不僅可能造成接觸性皮膚炎,也可能導致聽力受損。圖說:毒化物不但能造成接觸性皮膚炎,也可能導致聽力受損,傷害範圍廣泛。示意圖/unsplash王鐘慶指出,製造業職場中可能會接觸到的氰化物、一氧化碳、碘、苯胺、溴化鉀、二硝基酚、鉛及汞等重金屬、苯及甲苯等有機溶劑,都有可能造成職業性聽力損傷,常見受到傷害的職業別包括印刷業、建築業、消防員等。王鐘慶認為,業者應將有神經毒或聽毒性的工業原料匡列出來,並納入職業安全評估的項目之一。同時應針對相關暴露評估,應戴何種防護程度的手套、口罩保護裝備,降低職場毒化物潛在的聽力危害。 前一篇文章 醫療短波 下一篇文章 體驗視障者世界 培養待人同理心 熱門新聞 01普中捕手張育豪 挑戰中職狀元2025.06.2702【中醫專欄】新冠再流行,出入請小心2025.06.2803【生活智人139】 數學家 庫查司基:在不確定中學習信任與懷疑2025.06.2804漢光演習7月9日登場 3階段演練2025.06.2705課徵糖稅、糖捐 逾7成民眾支持2025.06.3006【臨症不脫逃 攜手向前行4】壓力來時,學習巧妙應對!2025.06.2807合作北大 香港人文教育中心成立北京大學簽2025.06.2708叢林學院弘法佈教賽 學子獅子吼嘹亮2025.06.2709新義工發心服務 佛光緣美術館授證 2025.06.2810兩碗麵的溫柔2025.06.2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伊甸「同一Team」 助多重障礙者自立走路最安全有氧運動 步伐宜輕柔不傷膝蓋高血脂患者年輕化 中醫調理標本兼治黃奇異果連皮吃更好 有助腸胃蠕動控血糖維生素C水果 紅心芭樂含量最高現代人「壓力型肥胖」 減重從輕度運動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