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接觸毒化物 輕則皮膚病嚴重致死 |2020.05.27 語音朗讀 184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許多行業會接觸毒化物,如果防護措施不足,員工健康就成隱憂。示意圖/unsplash 【本報訊】許多行業在製程及提供服務時,常有機會使用毒化物,一旦防護不足會侵蝕健康,輕則發生接觸性皮膚炎、嚴重可能死亡。勞動部職安署與台北榮總職業傷病防治中心昨天舉辦「職場毒化物危害面面觀」研討會,三軍總醫院職業醫學科主任王鐘慶以俗稱為「化骨水」的氫氟酸為例,他說,半導體業可能以氫氟酸作為清洗劑、玻璃蝕刻業作為蝕刻劑、鋼鐵業常用為表面除鏽劑、石化業常用作催化劑、清潔服務業常用來作為汙物腐蝕清洗劑或外牆清洗劑,國內每年皆有多起相關職災事件。去年9月傳出國內一家光電產業的菲律賓籍移工,在清洗電路板時遭到氫氟酸溶液噴濺到大腿後方,造成大面積腐蝕,最終送醫不治。勞工團體一度發起抗議,要求勞動部落實職業安全檢查。圖說:職業病診斷的原則,包括有疾病發生、有暴露證據、工作一段時間後才罹病等。示意圖/unsplash根據《聯合報》報導,王鐘慶也談及氫氧化四甲基銨(TMAH)中毒,這個物質常被用於微機電與光電產業,作為微影製程中的蝕刻顯影劑,或者取代氫氧化鈉等強鹼溶液作為晶圓清潔溶劑。不過,過度暴露可能帶來傷害,台灣地區2003年以來,已有多起相關事件,其中三名個案暴露於濃度高於25%的TMAH溶液,造成急性中毒死亡。王鐘慶表示,職業病診斷的五大原則,包括有疾病發生、有暴露證據、工作一段時間後才罹病、有相關研究文獻支持等,最終如能排除其他可能的致病因素,就可認定職業病。不過,有時民眾未必清楚其接觸到的毒化物可能帶來哪些型態的危害,舉例來說,部分毒化物不僅可能造成接觸性皮膚炎,也可能導致聽力受損。圖說:毒化物不但能造成接觸性皮膚炎,也可能導致聽力受損,傷害範圍廣泛。示意圖/unsplash王鐘慶指出,製造業職場中可能會接觸到的氰化物、一氧化碳、碘、苯胺、溴化鉀、二硝基酚、鉛及汞等重金屬、苯及甲苯等有機溶劑,都有可能造成職業性聽力損傷,常見受到傷害的職業別包括印刷業、建築業、消防員等。王鐘慶認為,業者應將有神經毒或聽毒性的工業原料匡列出來,並納入職業安全評估的項目之一。同時應針對相關暴露評估,應戴何種防護程度的手套、口罩保護裝備,降低職場毒化物潛在的聽力危害。 前一篇文章 醫療短波 下一篇文章 體驗視障者世界 培養待人同理心 熱門新聞 01【詩】蠟燭2025.09.1202【詩】走過康橋2025.09.1103企業精英喜獲《365日》 願傳播善美能量2025.09.1004東禪寺供僧 信眾護教行菩薩道2025.09.1105YT創3.25億次點閱 網紅貓過世2025.09.1006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禪與文人 3-22025.09.1007佛光山甘露遍灑南監 啟蒙收容人孝親報恩2025.09.1108【小品人間】寧靜海2025.09.1109巴西佛光童軍露營 烹煮搭帳自己來2025.09.1010嚮往佛光山 佛州橘郡郡長參訪佛館2025.09.1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缺少鋰增失智風險 可從雜糧、蔬果攝取胖不只易三高傷心臟 罹牙周病風險增5成便利店變咖啡教室 失智嬤樂學展笑顏預防血糖失控有訣竅 多運動做好壓力管理直髮夾電捲棒用10分鐘 恐釋出百億個汙染微粒放鬆身心靈 瑜伽3動作有助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