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帽、臉盆 變光鮮面具

江俊亮 |2020.05.22
3169觀看次
字級
用廢棄安全帽、浮球創作的各種面具。圖╱記者江俊亮
以漂流竹、蚵殼創作的台灣燈會作品「年年有漁」空拍照。圖╱記者江俊亮
黃文淵創作的面具材料五花八門,很難猜測每件作品的「前身」是什麼材料。圖╱記者江俊亮
黃文淵將已腐朽的觀世音菩薩木雕供奉在牆上,隨時提醒自己「成、住、壞、空」的道理。圖╱記者江俊亮

【記者江俊亮專題報導】「我只是隨手撿垃圾而已!」藝術家黃文淵以他獨到的眼光,將海邊撿回來的漂流木、蚵棚、安全帽、臉盆等廢棄物,創作成各種面具、裝置藝術,多次在藝術季中嶄露鋒芒。

別人眼中沒用的垃圾,經過他的巧手總能賦予新生命,每件作品的「前身」是什麼材料,變得很難猜測。

從小愛塗鴉的黃文淵,出身嘉義縣太保市農村,父親是糖廠員工,母親務農。從國中起,他就要負責煮飯、種地、餵豬等工作,家裡二甲多農地的農事做完,還要到伯父、叔父、姑丈家的田裡幫忙。

黃文淵國中一畢業,就北上半工半讀,白天跟隨表叔學做手工皮件,晚上讀夜校美工科。他感恩地說,表叔常讓愛攝影的他去中央山脈、澎湖拍照,開拓視野。退伍後,他由老師引介,投身於藝術品運輸行業,因此為藝術家設計畫框、接觸不少名畫。

但天有不測風雲,二○○○年他的工作室發生火災,差點燒毀一幅名畫。結束畫框工作室後,搬到石碇山區開始創作面具、油畫與立體雕塑。

有感於一路走來,受到許多人幫助,黃文淵下決心,若有機會,也要成為別人的貴人。他在二○○五年搬回老家照顧父母,縱然身上積蓄所剩無幾,也竭盡所能幫助繳不出房租的藝術家朋友。

愛物惜物 創意五花八門

返鄉後,黃文淵透過觀摩、閱讀、走訪等形式,探索台灣與各國風土民情,尋找創作靈感。他在海邊,發現許多漂流木、養蚵竹棚、安全帽等,甚至連神像、棺材板都有。

他心疼地說:「有些廢棄物,只是外表老舊而已,被人隨意丟棄實在很可惜!」因此,黃文淵萌生將這些舊物賦予新生命的想法,開始將撿回來的廢棄物,形塑出獨一無二的面具;大量的漂流木、竹就做為裝置藝術。

他創作面具的材料,包括撿回來的破臉盆、梳子、安全帽、絲瓜布,連後視鏡、水管接頭、眼鏡、勺子、瓠瓜、浮球、垃圾桶等,可謂無奇不有。他將洋娃娃的手安裝在安全帽上,做成可發光的面具,有人竟願意花高價收藏。

黃文淵指著牆上一尊觀世音菩薩木雕說,這尊菩薩是在東石鰲鼓溼地撿到的,雖然有點腐朽,但紋理還是很漂亮,他稍微整理一下,供奉在牆上,猶如觀世音菩薩隨時都在他身旁,提醒他「成、住、壞、空」的道理。

案上另一尊神像是在海邊撿到的,顏色斑駁脫落,鬍子也沒了,經他稍加整飾後,剪下自己的頭髮當神像的鬍子。他說,神像本身就是藝術品,他只是希望賦予藝術品新生命而已。

環保燈具 燈會大放異彩

黃文淵利用漂流木、漂流竹製成的環保燈具,在二○一八年台灣燈會時曾大放異彩,他用十六公噸的漂流木、一千七百多支寶特瓶,以及棉布、LED燈具做成三十公尺長的「水循環」,以「生命之水」為發想,表達水資源珍貴、闡述永續環保的理念。

他的另一件大型作品「年年有漁」,是利用海邊撿來的漂流竹與蚵殼創作,反映他長期對濱海產業、文化與海洋環境議題的關注,表達人們與海洋、生態環境緊密依附的共生關係。

被喻為環保藝術家的黃文淵謙稱,他只是幫忙地球清除少數垃圾而已,但是一個人的力量有限,光是海邊的廢棄物就那麼多,實在撿不完,因此「希望大家不要隨意扔垃圾,畢竟地球只有一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