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9年宮志 揭露開台媽祖大小事

江俊亮 |2020.05.20
2103觀看次
字級
《新港奉天宮志續修》由教授李明仁(前排左)擔任計畫主持人,嘉義縣長翁章梁(前排中)、新港奉天宮董事長何達煌(前排右)現身支持。圖╱記者江俊亮

【記者江俊亮嘉義報導】供奉「開台媽祖」的嘉義新港奉天宮,距今有三百九十九年歷史,為完整保存史料,廟方委託前嘉義大學台灣文化研究中心教授李明仁率領團隊,以三年時間完成《新港奉天宮志續修》,新書十八日出版,共計六十五萬字,詳載新港媽祖大小事。

奉天宮董事長何達煌表示,《新港奉天宮志續修》一書,共分上、下兩冊,由董事會於二○一七年委託李明仁教授任計畫主持人,召集國內專家學者共同編撰,內容包含田野調查、耆老訪談及許多珍貴照片。

何達煌指出,奉天宮與新港地區的歷史、人民生活息息相關,廟方於一九九三年,曾邀請國立成功大學教授林德政總纂《新港奉天宮志》,內容詳載奉天宮自建廟以來的沿革事蹟,為了讓「宮志」可以更完整保留,因此有這番續修計畫。

深入田野調查

重現歷史

李明仁表示,以前「宮志」或「廟志」的編纂大概僅由一、二人負責,但他這次將奉天宮分成十個單元,每一單元都邀請學有專精的教師編纂,包括沿革與發展、諸神信仰、廟宇組織、子弟團、武館(含遶境)、藝術、靈驗事蹟、文物、交流、公益服務等。

李明仁指出,編纂委員成員涵蓋老、中、青三代,以分工合作方式,逐步完成。

這次續修,團隊有新發現的內容,也有過去忽略的面向,如過去很少提及的「神明會」組織,更找到日治時期留下來的「神明會」各會部,從中可以看到會產、資金、物資流向,了解「神明會」如何濟助弱勢。

編纂〈子弟團篇〉、嘉義大學音樂系副教授謝士雲表示,奉天宮子弟團非常齊全,包括有:舞鳳軒、鳳儀社、南管、北管、大鼓陣、威揚團、十二婆姐陣、飛雲社等。

其中,「舞鳳軒」與「威揚團」等子弟團至今都還有在運作;媽祖出巡的哨角隊、千里眼爺社都屬於「威揚團」。

謝士雲指出,她前往新港進行田野調查不下二、三十次,有些耆老因年邁,接受訪問過不久就去世了,令人備感唏噓,但她也對於能夠保存珍貴的史料,感到萬幸。

帶著媽祖出國

聲名遠播

負責〈交流篇〉、世界媽祖文化研究及文獻中心執行長林伯奇表示,每年與奉天宮交流的宮廟有五千多家,他考證自清代、日治時期的交流歷史,一直到近年遠赴日本、土耳其、美國等海外交流;二○○七年媽祖第一次到美國,在駐美辦事處駐駕三天,吸引很多美國人來看台灣的媽祖。

林伯奇指出,十八世紀時因交通不發達,進香活動主要靠雙腿,信徒跟著隊伍跋山涉水,因此北部客家地區曾流傳一句諺語:「無錢到半線,有錢到笨港」;台灣縱貫鐵路於日本明治四十一年(一九○八年)全線通車,當時有信徒遠從基隆到嘉義新港進香。

他說,嘉義─新港─北港間的糖業鐵道,在一九一一年由大日本製糖會社鋪設完成,當時北部地區信眾,有遠從基隆、台北等地搭進香火車,先到彰化南瑤宮進香會合,再從彰化搭到嘉義,轉搭糖業小火車「五分車」到新港,當時《日日新報》曾多次刊載。

日治末期推行「皇民化運動」,進香活動逐漸減少,日本佛教臨濟宗妙心寺一派來台推廣,當時參加的台灣寺廟與齋堂有一百多座,奠定日本佛教在台灣的發展,妙心寺也選定奉天宮作為派下寺廟,安奉有「御壽牌」,現仍保存在廟中,並獲文化部登錄為文化資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