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耐高溫預計將「持續傳播」,台灣仍面臨潛在隱憂。圖/pexels
【本報訊】面對新冠病毒疫情台灣可謂防疫有成,一個多月沒有本土病例,不過,台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兼任教授金傳春表示,因為新冠病毒耐高溫,預計將「持續傳播」,所以台灣面臨隱憂、不足之處必須趁現在做好準備,才能面對秋冬季節的另一次挑戰。
台大公衛學院昨舉行說明會,金傳春以「下一波流行的防疫整體戰」為題,發表專題演說,認為同為冠狀病毒家族成員的MERS,可以存活在沙漠50℃高溫環境中,新冠病毒可能「持續傳播」,高人口密度國家與地區要更加注意。
金傳春認為4個較弱環節包括:
1.長照機構感染控制
2.負責採檢和通報及核查作業的專責人員仍未全部到位
3.慢性病領藥方式
4.遠距醫療要再加強
金傳春指出,台灣防疫仍有7大隱憂分別為:
1.未感染者人數眾多
2.中國大陸疫情變數大,至今檢測量能仍然不足
3.台灣尚無敏感度高、特異性強、正預測值高的快篩法
4.確診者人數較少
5.臨床與診療經驗有限
6.秋冬可能仍無國產疫苗
7.冬季後,恐面臨人、禽流感與新冠病毒三大挑戰
8.台灣科技研發起步晚、與未由「全球傳染病」整體觀協助他國齊心防疫
對未來防疫,金傳春建議,境外移入者採兩採檢且用不同法檢測。醫療院所與長照機構感控評鑑須加強、各縣市宜有防疫諮委會且須以「區」單位社區防疫力,並盡速擬定未來施打疫苗優先順序,才能打贏這場全球疫仗。
立法院厚生會昨也舉行「新冠肺炎政策對談」討論會,學者除呼籲盡快擴大檢驗能量,掌握疫情情況,以有效決定國家解封時機點,也強調國家防疫政策未來要有一致性。
另外,外媒報導,我國將與美國史丹佛醫學院共同合作一項國外旅客檢疫和檢測計畫,提供重啟國際旅遊新規章,疫情指揮中心證實有這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