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唐玉佩台北報導】曾經為了救濟人而捐出家中全部的米,遭媽媽責備的小學五年級生,在長大後又因謀生不易,窮到沒錢吃飯而以公墓上長出的野菜裹腹,雖然人生不知吃了多少苦,佛教徒曾美于與信仰一貫道的先生潘世華,仍將辛苦開設的素食餐館微薄收入行善,並發願每月二十四日店內營業所得,全數捐給南縣家扶中心做為貧童助學金。
位在台南縣歸仁鄉復興路三十九號的「潘媽媽素食餐館」,店面明亮、環境舒適,蔬菜乾淨又美味,讓顧客賓至如歸。昨天具有菩薩心腸的潘世華與曾美于夫妻,邀請十六名歸仁區的扶助孩童為座上賓,舉辦「潘媽媽素食愛心日」義賣助學活動,小朋友津津有味地享用免費的素食。義行受到鄰里與家扶中心的讚揚,他們謙稱只是拋磚引玉,也「圓滿了一個夢」。
由於從小家境困頓,曾美于從小到大一直不變的心願就是「行善、孝順媽媽」。她回憶說,小學五年級時,學校有冬令救濟活動,同學們都繳錢,只有她是捐出家裡全部的米,當時的老師陳採芹還因此表揚她,但回家後才知道,家中僅餘的米還是媽媽向鄰居賒借來的。
對於先生和三個小孩的支持,曾美于非常感謝,也相信行善有善報。三十年前在三峽承天禪寺一場朝山活動中,皈依廣欽老和尚後,曾美于至今「行佛」比「念佛」還多,「行善不是為了要人家感謝我而做的,因為人生真的很苦,我也被幫助過,能做就是有福,能付出的人就是有福報的人!」
曾美于十七歲就和妹妹前往宜蘭家扶中心,和認養的一名小孩見面,鼓勵他不忘努力向上。但自己在二十九歲那年,人生關卡卻走不過去,她帶著兩個小孩到佳冬海邊要投海,海水吃入口的剎那,在茫茫大海中聽到空間傳來清晰的話:「白髮人送黑髮人—不孝;幼兒還小沒有撫養—不義。」曾美于當下覺悟,是無形中的神靈救了她的命,她勸告想不開的人,景氣再不好,小錢也是錢,不要放棄;有心事就要跟親人朋友講,人生沒有過不了的難關。
聽到曾美于的故事,台南縣家扶中心主任周明泉非常稱許她的愛心,先生潘世華也全力支持助人為樂的義舉,一圓太太的回饋助學美夢,期盼有更多善心人士加入「貧童助學」的行列,家扶中心也公布助學帳號○○三五六三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