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 佛緣竟如此深

 |2020.05.17
6169觀看次
字級
張大千與敦煌壁畫有深深的佛緣。圖/取自網路

文╱小編整理

張大千與敦煌,仿佛是一部傳奇,一位天縱奇才歷經千難萬險終成大業。人們現在看到的是他輝煌的成就,殊不知背後蘊含的無盡故事……

張大千本名張正權,別名大千居士,中國大陸四川內江人。據說因年輕時兩次婚姻夭折,學業有成但前途不明,於是出家百日為僧,因得大千名。這一經歷與大千之名,對張大千後世影響之大,直到自己晚年仍念念不忘。他的一生,與佛結緣甚深。

張大千從老師和朋友處多次聞悉敦煌藝術之雄奇,於是心生遊歷之念。


圖說:張大千與敦煌壁畫有深深的佛緣。

1941年5月至1943年夏,張大千攜三夫人楊宛君(後二夫人黃凝素加入)、兒子張心智、侄兒張彼得、學生肖建初和劉力上及幾個裱工,後又聘請藏畫家索南丹巴的4個弟子等赴敦煌考察研究石窟壁畫。臨摹了276幅壁畫。同時張大千對石窟的結構、彩塑與壁畫的內容、多少、大小均做了文字說明和年代考證。

張大千學畫時就非常重視臨摹古畫,他強調「師古人之跡,先師古人之心」。他說:「臨摹,就是將古人的筆法、墨法、用色、構圖,通過一張又一張的畫作,仔細觀察它的變化,並加以了解、領會、深入內心,達到可以背出來的程度。然後經過背臨過程,把古人技法運用自如,最後把古人的東西變為自己的。」

基於對壁畫的色彩分析,張大千臨畫的方法是透過現象,恢復原狀。凡現狀有變色或破損處,盡可能推測其本來面貌。其目的在於學習古人的造型設色和用筆方法,為己所用。


圖說:張大千與敦煌壁畫有深深的佛緣。

敦煌的生活清苦艱難,日用品皆需從外地購買。為改善生活,他們自己開荒種菜、養鴨。冬天,敦煌的氣溫最低可達攝氏零下2、30度,他們須到200里外的沙漠中尋拾枯木,以供做飯、取暖。為防土匪的侵襲,張大千還花錢請當地駐軍做護衛。

為維持敦煌的開支和供養四川的家人,張大千每至深夜仍在趕繪作品,以寄回四川托朋友代售。敦煌之行令他債台高築,粗記耗資5000兩黃金。為償還債務,張大千只得將珍藏的200多幅古畫,忍痛出售。

●虔心寫佛 艱苦更顯毅力

莫高窟洞內光線陰暗、空間有限,壁畫色彩多已退敗,在摹制壁畫時,須克服技術上的各種困難。張大千常常叮囑眾人不要碰損或弄髒壁畫。


圖說:張大千與敦煌壁畫有深深的佛緣。

他們每日清晨入洞,薄暮而出,個個蓬頭垢面。張大千常常一手持燭,一手執筆,或立於木梯,或蹲或躺臥於地,經數十次觀研之後方才落筆。其艱苦遠非常人所能想像。正如作家高陽所說:「張大千在敦煌是藝術上的苦行僧,精神上與玄奘西域取經有相同之處,表現了他的勇氣、毅力及對藝術的虔敬。」

1943年3月22日清晨,張大千忽聞有土匪來襲,他們只得躲在莫高窟位置最高的第305號窟,洞口由幾名保安警察守衛,一名喇嘛騎駱駝出去求救。另一士兵獨自攜帶武器入山,頻放空槍,聲東擊西。整日槍聲不絕於耳。晚上城內駐軍趕來,巡邏達旦,土匪方才離去。所幸人和畫均無損傷。後來張大千說:「這一天是在敦煌2年又7個月中最不好過的一天了!」

1949年張大千赴印度展畫,臨行前對家人和弟子說:「我們費盡千辛萬苦臨摹來的200多幅敦煌壁畫,我一幅都沒賣,不管求購者願出多麼高的價錢,其原因就是,我早已決定今後要把這批摹品,全部獻給國家……」1955年,張大千的家人,將其留下的臨摹敦煌壁畫及白描畫等作品及文獻,捐贈給了四川博物院收藏。


圖說: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

張大千經過敦煌藝術的洗禮,他的視野更開闊,氣勢更恢宏,技巧更嫻熟,手法更多樣,從敦煌藝術之中,他重新覓回了中國繪畫的色彩光芒,並使之成為日後潑墨潑彩畫風的神旨所在。

從此,張大千的畫風也為之一變,善用複筆重色,高雅華麗,瀟灑磅礴,被譽為「畫中李白」、「今日中國之畫仙」。

國學大師陳寅恪說:「大千先生臨摹北朝唐五代之壁畫,介紹於世人,使得窺國寶之一斑,其成績已超出以前研究之範圍,何況其人才特具,雖為臨摹之本,兼有創造之功,實能於民族藝術上別開一新界境。」

敦煌之行成就了大千,使其磨礪為器,終成鑑古開今的一代大師。

張大千臨摹敦煌的作品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