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中原本色彩單調、輪廓模糊的人影(左),經過修復後,變得面目清晰、動作流暢(右)。圖/取自觀察者網
【本報綜合報導】一百年前老舊的黑白影片,如果變成彩色的,會給人怎樣的體驗?二十八歲的遊戲製作人「大谷Spitzer」利用人工智慧(AI)程式,修復了一部記錄百年前北京人生活的影片。在網路公布後,引發大陸網友的驚歎和討論。
這段老影片是加拿大攝影師在一九二○到一九二九年間拍攝。影片中原本色彩單調、輪廓模糊的人影,經過彩色修復後,變得面目清晰、動作流暢。加上後期逼真的音效,直接把觀眾帶回了一九二○年的老北京。
不少網友看了這段影片後留言表示:「哇,那時候人們見面都還是互相鞠躬的禮儀」;街上基本上都是男人;每個人看著鏡頭的臉上都是新奇又不敢接近的表情。
大谷接受中新視頻記者採訪時表示,他喜歡研究新開發的AI程式,並嘗試將這些新程式應用在遊戲設計中。偶然間,他看到來自《人民日報》四年前發布的資料影片,他是北京人,很好奇一百年前的北京是什麼樣子,於是萌生修復的念頭。
他的復原技術用三個AI,第一個負責做補幀(DAIN),第二個做解析度擴增(ESRGAN),第三個上色(DeOldify),這幾種分工綜合使用,中間還用了一些小的免費軟體。
他說,AI修復和人工修復有同樣的工作邏輯,AI修復的優點在於速度快。傳統的修復影片,是手繪一幀一幀,由藝術家把這些黑白影片重新上色,AI做的是同樣步驟,運算效率更快。但目前AI所處的階段比較初級,還需要學習才能變得更成熟,比如影片中的顏色就是計算推斷出的結果,還不能做到完全精確地符合事實。
對畫面裡的歷史精確性部分,大谷說,修復後看到的影片顏色其實是比較淡的,而且在歷史上是不是這個人穿的就是這個顏色,只是憑自己的感覺,沒法做到完全歷史精確。如果由人類的藝術家來做,他們比較了解中國歷史,做得應該會更準確,這是AI現在還不足的地方,要透過不斷訓練來加強。
影片紅了之後,大谷在微博對文中所提「晚清」的描述做了勘誤。他說,畫面中出現許多民眾仍未剃髮,是因北京紫禁城仍維持舊時代清王朝的民俗文化,一直要到一九二四年十一月,溥儀被逐出宮,舊時代民俗才逐漸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