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南北】藺草編織文化 文與圖/賽夏客 |2020.05.11 語音朗讀 194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藺草文化館外觀是古色古香的紅磚牆。圖/賽夏客 戴藺草帽很時尚。 圖/賽夏客 曬乾的藺草。圖/賽夏客 帽型的模子。 圖/賽夏客 文/賽夏客台灣光復前後,在苗栗海線的通苑一帶,曾經有一段手工藝全盛時期,揚名海內外,賺進許多出口產值,也為凋敝的民生帶來可觀的財富,那是當時婦女創造出來的榮景。爾後,台灣教育普及,帶動經濟起飛,農村快速轉型,婦女紛紛投入工商就業市場,此項絕活因而走入歷史;然而,我曾見證過,雖然年紀小,但是印象極為鮮明。尤其去到苑裡藺草文化館參觀,對裡面陳列的編織工具、展示品特別有感覺,兒時的記憶全湧上心頭。記憶中的編織生活自從我懂事後,家裡客廳即工廠,媽媽、嬸嬸和鄰近婦人都聚集在我家的客廳,各編各的草蓆和草帽,人人聚精會神,只聽到沙沙的搓草聲和捶打藺草的咚咚聲;唯不准孩兒奔跑嬉鬧,以免打亂她們作業的程序。一群婦女利用農閒之際,跟送貨商買來一捆捆的乾藺草,分成一小把,在粗硬的藺草上噗水、捶打使之柔軟、再去心挑線完成編織材料;整個過程盡入眼簾,至今還歷歷如昨;可惜當時被大人禁止,無法參與、觸摸,有一次好奇心驅使,趁四下無人,有模有樣地偷學,被發現後,挨了一頓罰。原來,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其基本編法有兩種:「壓一仔」與「壓二仔」之區別,再由這兩種技法,衍生出多種的紋樣,我成了「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小搗蛋。現在八十歲以上的婦女,且居住在靠海的通苑、大甲地區都應該參與過。那是家家戶戶的致富方法,曾經支持了無數的家庭經濟,也增添了當地女性的價值與驕傲;然而,驕傲的背後,卻也記載了她們為家庭付出的辛酸血淚。藺草工藝品的前世今生追溯起藺草工藝的起源,大約在雍正五年(一七二七),當時有兩位道卡斯族婦女發現大安溪下游的野生藺草,嘗試將其編織成草蓆,作為平常席地而坐的墊子。到了乾隆三十年,更有婦女編織出更細緻的生活用品,爾後漢人發現了藺草有很好的吸溼性與透氣性,紛紛向當地婦女學習,於是藺編的技術漸漸地傳入大甲街、苑裡庄等漢人居住的村落。到了日治時期,由於日本人也很喜歡藺編的製品,於是委託當地的洪鳶婦女將藺草編織成西方呢帽的造型,外銷到日本及其他國家,當時外銷草帽曾達一千六百多萬頂,占當年度台灣外銷出口量的第三名,堪稱台灣地方產業的奇蹟;因而藺編製品躍升為身分地位的象徵,富貴階級送禮的上上品。參觀藺草文化館之所見藺草文化館座落於苑裡鎮農會山腳辦事處旁,是以閒置的農會倉庫整建、重新規畫而成,外觀是古色古香的紅磚牆,面積約三百三十平方公尺。館內的空間規畫成不同的主題區,分別為帽蓆文化區、展售區、農村古文物展示區、米文化區、民俗文化區等,向民眾訴說整個藺草編織的歷史。館內特別介紹藺草的生長情形,容易栽種可依季節採收分三期,第一期稱為春草,於農曆三、四月收割,由於生長粗長容易斷裂,不利編織;而且晒乾時是金黃色,放久會變色,價格相對便宜,適合初學者練習使用。第二期叫秋草,於七、八月收割,纖維短而硬,但富彈性,品質最佳,適合編織高級草席、草帽,價格也相對高昂;第三期稱之三冬仔草,於農曆十月收割,莖短而細,適合編織椅墊或小型編藝品(如菸斗袋)。市面上編織品琳瑯滿目,因材質不同,價錢亦有別,一般而言,藺草編織而成的草帽、草蓆,不但具有彈性,還有除溼及除臭功能,並有自然草香味,夏天鋪上草蓆勝於涼風扇,戴上草帽時尚又衛生,廣受大眾喜愛,連當年蔣夫人宋美齡也迷上它,曾要求國中生戴,可見其魅力無窮。可惜,這項手工編織後來已淪為夕陽產業,如今苑裡鎮天下街上,只剩四家草帽行,提供遊客尋幽訪勝的去處,但也憂心不知還能維持多久? 前一篇文章 【海上佛影-上海博物館藏佛教藝術展】觀音菩薩銅坐像 下一篇文章 【遊藝筆記】 陶淵明的敘志四章(上)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3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10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翰墨天地】 煩惱皆因強出頭【走讀城鄉】 富邦美術館: 信義鬧區的藝術中心【島嶼拼圖】千年古村落 ──金門陽翟老街【撫今追昔】千僧齋與千僧鍋【藏在剪紙中的故事】玉山積雪──向陳澄波大師致敬【書藝心語】荒漠甘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