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墨禪畫:「池上蓮花不自開」

●詩堂書法:池上蓮花不自開, 山中流水偶然來;若言聚散定由我,未是回時哪得回。
《唐四僧詩》卷二中錄有唐代詩僧靈一的〈將出宜豐寺留題山房〉詩一首:
池上蓮花不自開,
山中流水偶然來,
若言聚散定由我,
未是回時哪得回?
大意是說,水池上的蓮花自己不能決定開或不開,而山間的流水也只能是偶然流了過來,世間萬事萬物都是因緣聚會而成,沒有一事一物可以由自己決定的,如果有人不以為然,堅持聚散由我,那麼請問,是誰決定你在此一世間的去留?你能任由自己的意志為自己的未來、明天,乃至下一分鐘全盤做主嗎?
靈一此詩,源於佛陀之「緣起」論,認為一切諸法(有為法),皆因種種條件因緣和合而成立的,此理即稱為「緣起」。換句話說,即宇宙間任何事物皆因各種條件之互相依存而有變化(無常),為佛陀對於現象世界各種生起或消滅之原因及條件,所證悟之法則。
所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又「此無則彼無,此滅則彼滅」,即「生」為「老死」之緣,故「生」與「老死」相繼,宇宙萬有皆係相互依存,並沒有一個獨立存在的「個我」或「自性」,所以有生必有死,無生亦無死,生與死或生與滅並不存在,只是眾生的分別心(無明)使然,故佛陀證悟「不生不滅」,超越生死,以斷除眾生之無明(分別心)。
靈一為唐代著名詩僧,所謂詩僧,即善於詩作之僧,又稱文僧,一般特指唐代江左(江蘇、浙江)一帶之詩僧,係唐代繼長安、洛陽之後,自中唐以降之文藝中心。
歷來詩家有謂「詩禪一致」,謂詩道與禪道同源,稱論詩如論禪,大抵禪道唯在妙悟,詩道亦在妙悟,如唐代詩人孟浩然,其學力下韓愈甚遠,然其詩則獨出於韓愈之上,是因為孟浩然之詩一味妙悟,富有禪機。
明代文人郝穆曾以「學詩渾似學參禪,不悟真乘枉百年;功莫嘔心並剔肺,須知妙悟出天然」之詩,論上乘之詩如參禪悟道,以妙悟契入,而非嘔心費思,所謂「從最上乘,具正法眼」,悟第一義諦也。
(本專欄已結集出書《坐者何人》香海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