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人行善 公益結合行銷

李祖翔 |2020.05.05
2248觀看次
字級
幸福基金會為憨兒成立清潔工作隊,陳正評常帶著他們到雙北、桃園一起服務。圖╱陳正評提供
現任幸福基金會公關主任的陳正評,樂於將行銷及募款能力用在幫助弱勢機構上。圖╱陳正評提供
陳正評曾在工作之餘,到超商彈唱歌曲,為憨兒居住的愛心家園募款。圖╱陳正評提供

「能確實幫到孩子,是我最感難忘的事。」幸福基金會公關主任陳正評從廣告業投入公益領域12年,對自己能將行銷和募款能力運用在弱勢機構上而欣喜,他說,相較過去在工作中獲得的利益,陪伴特殊的孩子一起感受「台灣是個有愛的社會」,人生更有意義。

自南華大學畢業後,陳正評進入廣告公司,對公司期待達到幾千萬、獲得多少利益的目標,始終沒有觸動,總覺得活著若只為了賺錢,好像少了什麼。期間他發現許多關懷弱勢的機構都有認真服務的老師,卻因不擅長行銷,募款收入捉襟見肘,忽然起了一個念頭:「我能幫到他們嗎?」當友人提起一間基金會有職缺,問他意願時他立刻應允上任,那時他連要服務誰都不清楚。

「原來接下來我要面對的是心智障礙兒。」在真善美基金會,陳正評認真和孩子相處,還帶著吉他到超商彈唱,為愛心家園的建造募款,也曾創作歌曲請藝人王中平為孩子演唱;每次到商家收零錢箱,老闆都對他說:「你辛苦了,社會有你們真好!」受寵若驚之餘,更感到這樣的業務做起來好光榮,有次他帶10幾個憨兒參加園遊會,被賣冰淇淋的老闆認出、豪邁地說:「我請客!」不禁讚歎台灣真有愛。

多一分體貼 結一分好緣

當真善美基金會發展到一個段落,陳正評想繼續扶持弱小的機構,所以到了2016年才成立的幸福基金會,協助建構初期的募款策略。這些年他對募款很有心得,表示成敗取決於「不停歇的提案」和「做好結案報告」,後者看似容易,其實考驗著細心與耐性,不要拿到預算、做了服務就以為完事了,多費一點功夫可以結下一次合作的緣。

而在提案上,有「好的故事包裝」及「將費用專案化、具體化」,是另兩項重要的元素,可是具備這些條件仍可能碰壁,所以還要努力經營企業關係,亦即像朋友一樣真誠對待,甚至為他們著想,「只要你多做一些,他們的麻煩就會少一些,未來合作的可能性自然會多。」

正因為與愛心企業建立友好情誼,所以在新冠病毒疫情影響、股票重挫下,原允諾捐贈20萬的企業還是拿出了6、7萬元支持,讓陳正評好感動。在公益團體普遍募款下滑的時候,幸福基金會卻得到許多人的伸援,如唯愛公益協會出力,為他們交通車募資圓滿達標。

唯愛公益協會的創辦與陳正評有關,不只是他與召集人黃欣茹一起促成,還擔任無給職行政,協助企畫提案。陳正評說,這個協會很特殊,他們因一本以《金剛經》為基礎的暢銷書《當和尚遇到鑽石》而相識,深信「我們想要的一切,都是透過給予來創造」,例如想要財富得先布施。

家人做後盾 為憨兒發聲

在非營利組織服務很忙碌,已經有許多工作經驗的陳正評也不例外,由於幸福基金會提供全日型住宿,在僧多粥少的情形下,消息一傳出就入住30名心智障礙者,多數為剛從啟智學校畢業,有工作能力家人卻無力照顧的孩子,基金會因此為孩子打造一支工作隊,到雙北、桃園做居家清潔,有時陳正評會開車帶孩子去打掃,好幾次差點累癱卻不埋怨。

清晨5、6時,陳正評可能會收到宮廟要捐米的消息,或假日與家人出遊得知企業有意願要捐錢,都仔細回覆,他樂觀的說,甘願擔起這些勞務是因為太太長期在背後支持,以及這份工作帶來的成就感,「能為無法替自己發聲的人服務,是很美好的。」

特別的是,陳正評比以前還多機會接觸明星,如本土劇《多情城市》的演員德馨,他讚本人漂亮又沒有架子,能和大家話家常。讓他印象最深的一次,則是在金曲歌王翁立友拍攝完宣傳影片後,工作人員想請他留下拍張照,他大喊:「這怎麼可以!」以為他事務繁忙,拒絕了,沒想到接著說:「怎麼可以只拍1張,你們那麼辛苦,每個人都要拍3張。」陳正評幽默地說,老的時候有東西能跟孩子炫耀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