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一月二十一日,從台灣爆發新冠病毒確診首例,醫界就陷入一場未知戰役。不少醫護人員自願進入負壓隔離病房照顧病患,但也有大型醫院一度找不到專科護理師;歷經一百天的「醫療戰」,不僅跟病毒作戰,也要對抗人性。
面對疫情,每天都可能是生死關頭。高醫整型外科住院醫師林耕宇說,新冠病毒傳染率高,也無法預知發展,天天與病患近距離接觸,「說不害怕是騙人的」。負壓隔離病房護理師鍾佩婷擔心把病毒帶回家,防疫期間都住醫院防疫宿舍,有家歸不得。
「病人隔離期間的情緒完全是陰天。」林耕宇說,一名二十多歲確診女留學生,前一天人還好好,隔天就失控痛哭。
鍾佩婷說,有病人嚷著要放棄治療,想砸壞所有儀器;她曾問病患:「我可以幫你做什麼」,對方回,「妳可以帶我出去嗎?」無奈的狀況,令人不捨。
原為胸腔科專科護理師胡慧君,這次自願到負壓隔離病房服務。她說,一開始不少從國外返台的民眾疑似確診,面對未知狀況,許多人焦慮痛哭、敲桌、槌牆;醫護人員要協助安撫,建立互信,多數病患都能理解,出院後還會寫小卡片感謝,令她相當欣慰。
陽明大學附設醫院護理部副主任張丞淯十七年前是對抗SARS護理人員,如今對抗新冠病毒。她說,當年資訊不透明,連送便當到醫院的人都隔著塑膠袋收錢,「覺得連錢都是髒的」,受歧視的醫護人員甚至含淚寫下遺書,但這次社會提供暖暖的愛,讓前線醫護人員有堅強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