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陳聖綸
大徹大悟很難,但每天有一點小小的開悟是可能的,每天想通一些小小的道理,一生中,就是不斷用心去開悟。各行各業的人在生命當中,都有所悟,也影響著周圍的人,來聽聽他們如是說……
01
女法醫尹莘玲不願台灣再有任何兒虐案,創立台灣首個驗傷醫療服務,把鑑識技巧運用到兒虐驗傷,成為替受虐兒發聲的「俠女」,榮獲2019年第29屆醫療奉獻獎的個人獎。她說:
「我們要讓弱勢小朋友知道,社會上還是會有很多人關心他們。因為這條路沒人走過,也沒有人在走,所以我更要堅持走下去。」
02
菲律賓女傭帕柏娜(Joan Pabona)在2017年參加《國家地理》雜誌與會德豐地產合辦的「國家地理會德豐青年攝影大賽」,以拍攝建築工人的照片奪得「香港人和事」組亞軍,引起媒體關注。她說:
「我不只是一個幫傭,我拍照,拍照就是我的夢想;但有時候人們有夢卻不執行。」
03
小說家黃春明86歲了,仍然在寫作,甚至用iPad創作人生第一個長篇小說《跟著寶貝兒走》。在一次媒體專訪中,他分享2014年罹患癌症,最後憑著意志力化療成功的過程,他說:
「有多少時間不重要,重要的是,剩下來的時間,你要做什麼?」
04
在美國行醫33年,來自台灣的老醫師楊熾勳把退休人生形容為「鮭魚返鄉」,放下原本舒適的生活條件,過去7年在宜蘭的羅東聖母醫院服務偏鄉部落民眾、監獄受刑人。服務人群的成就感,遠超過一切物質享受。他說:
「有一天我們都會老去,但服務台灣的精神會一直傳下去。」
05
敏實集團董事長秦榮華,為《富比世》全球千大富豪,他日前到輔仁大學演講,分享白手起家,最後成功打造全球汽車零件王國的故事,目前世界上每賣出9輛車,就有4輛會用到他的產品。他建議大學生,畢業後可試著到小公司:
「失敗不算什麼,能把公司搞倒也是本事,但鼓起勇氣失敗,你就會接近成功。」
06
23歲陳益銓,在高三那年接觸劍玉後,靠著自我學習摸索與練習,將劍玉融合多項雜耍風格表演,並以「小螺絲」的藝名闖蕩街頭,榮獲國內外多項大獎,成為全台最年輕通過段位7段檢定的劍玉師。他說:
「站在台上做別人不會做的不是表演,能夠在這其中和觀眾產生共鳴的才是。」
07
王牌經紀人蔣承縉曾幫助蔡依林甩開合約風波,也讓羅志祥擺脫事業低潮,成為紅遍兩岸三地的「亞洲舞王」;更幫助楊丞琳擺脫「可愛教主」框架,成為影視、歌唱、主持3棲的金鐘獎視后。他說:
「當你對一件事感到充滿熱情,不必他人督促就能全心投入,那就是值得你追尋的夢想。」
08
以「草根富二代」形象深植人心的星宇航空董事長張國煒,沉潛2年多,揮別家變、離開長榮集團的低潮,強勢回歸航空業,為的就是回報父親張榮發的栽培。面對網路酸民稱,他靠父親的遺產才有如此成就,他大方回應:
「但我善用它,貢獻回饋給國家、社會,努力完成父親的遺願,繼續把台灣的民航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