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志力啊意志力! 】 多巴胺? 血清素? 文/黃詠翔(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科普作家) |2020.04.17 語音朗讀 362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上周大家睡得好嗎?意志力的第4個特質「休息可恢復」中,睡個好覺能夠讓原本疲憊不堪的意志力自我恢復元氣。繪/BOB 上周大家睡得好嗎?意志力的第4個特質「休息可恢復」中,睡個好覺能夠讓原本疲憊不堪的意志力自我恢復元氣。繪/BOB 上周大家睡得好嗎?意志力的第4個特質「休息可恢復」中,睡個好覺能夠讓原本疲憊不堪的意志力自我恢復元氣。繪/BOB 文/黃詠翔(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科普作家)上周大家睡得好嗎?意志力的第4個特質「休息可恢復」中,睡個好覺能夠讓原本疲憊不堪的意志力自我恢復元氣。本周繼續介紹另一個休息方式:放鬆。壓力攸關意志力放鬆的反義詞是緊迫、緊張,在生活當中的體現就是「壓力」。當有人跟你抱怨他有壓力時,我們最直覺的回應就是請他找個機會好好地放鬆。這個直覺是對的,但說真的卻不容易做到。要知道如何有效放鬆之前,我們得先簡單了解何謂壓力。壓力既明確又模糊,明確的是,我們都有體驗過;模糊的是,要我們講出什麼是壓力,卻很難清楚描述。科學界對於壓力的解釋會依科學家想觀察的壓力現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定義(稱為操作型定義),因篇幅關係我們不在這些定義上做討論,只要知道最近開始有科學家試圖將壓力跟意志力連結在一起。有學者認為生活上的壓力會削弱意志力;相反,有人認為就是因為意志力耗損,所以我們才會感到壓力,由此推論,說一個人抗壓力強,即代表者他意志力強大的意思。然而,孰因孰果,有待科學家近一步探究,但我們可從中得知,壓力與意志力削弱有很大的關連性。換句話說,我們可以將壓力視為個體對於內外事物的掌握程度。個體對於某件事的掌握程度愈好,就愈沒有壓力(意志力耗費少),例如資深老師上台演講;反之,掌握程度愈差,壓力愈大,如讓內向的人上台演講(意志力消耗多)。因此,當有壓力時,好好地放鬆休息,就可以紓壓,相對也就是恢復意志力。那怎樣才是有效的放鬆方式呢?放鬆不等於放縱現代人最常見的放鬆方式是:邊吃著零食邊看網路直播、上社群、打手遊等,但是這些行為皆不是放鬆,而是放縱。放縱不代表放鬆,放縱相當於激發本能自我,使得酬賞系統分泌許多多巴胺,讓我們暫時感受到愉悅、快樂,而這種快感會讓我們誤以為自己放鬆了、紓壓了,其實不然,等其效用一過,我們會感到莫名空虛、身體更加疲憊,且容易被制約(一有壓力立馬想到玩手遊或吃零食);真正優質的放鬆方式是激活人體自律神經中的副交感神經、降低交感神經的作用,並讓腦中產生血清素,這種神經傳導物質具鎮定效果,可使讓大腦、身體感受到平靜、放鬆,它的作用雖較緩慢(會讓人誤以為無效),但實際上卻是有效的。當然,我們無法直接命令副交感神經運作(自律神經是一種獨立的反射神經機制)或直接食用或注射血清素來達成這些效果,好的放鬆方式有適量運動、旅遊、與親朋好友面對面聊天、聽聽輕鬆的音樂等等,這些都能慢慢地激活上述的神經機制,讓身體真正放鬆,也讓意志力有機會獲得喘息。下周介紹最後一種休息方式:進食。現象 機制 主要神經傳導物 作用效率 主觀意識 實際 相對應行為放縱 激發本能自我 酬賞系統 多巴胺 快(易被制約) 有效 無效 看電視、社群軟體、暴食、喝酒…放鬆 滿足本能自我 自律神經激活副交感神經緩和交感神經 血清素 慢(不易被制約) 無效 有效 適量運動、旅遊、與親朋好友面對面聊天…表/黃詠翔(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科普作家) 前一篇文章 徵稿啟事 下一篇文章 魔音穿腦的恐懼 熱門新聞 01退休之後2025.05.0102【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3【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4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5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6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7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8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9【悅讀人生】柏林大合唱 千人齊祈福2025.05.0210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有情與心識—談迷說悟 4-3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小粒子 大未來量子糾纏與量子技術頻率對了就共鳴巨蛋邀大家同樂全球巨蛋大比拚摩斯密碼二三事 作者其他文章【習慣偵查事務所-番外篇】善用小撇步 減少習慣的代價【習慣偵查事務所】 史楚普效應(下)習慣 偵查事務所 史楚普效應 (上)【習慣偵查事務所】 習慣機制由來【習慣偵查事務所】 習慣的兩個自我【習慣偵查事務所】 習慣是動態養成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