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一忠
日前拜讀家庭版文章〈走入音樂的時光隧道〉,感觸良多。我從小就喜愛音樂,國中擔任三年康樂股長,音樂老師請我上台唱歌;一九六○年代保送士官學校,老師在畢業紀念冊寫著「用音樂美化你的人生」,似乎頗具深義。
進入部隊代訓,帶了一只手提唱機,塑膠製的古老樣式售價相對低廉,方便攜帶但音質不佳。當時盛行黑膠唱片,我買的多是國語和西洋暢銷排行榜歌曲,一片新台幣五十元,就當時月薪八百元來說,也不算便宜。
中士任官後,月薪提高為一千八百元,分期付款買了一組三洋音響。唱片主機搭配兩座喇叭,造型新穎時髦,音色清晰優質,屬於比較高檔的奢侈品,伴我十幾年歲月後,歷經幾次搬家最終損壞報廢。
隨著時代進步,黑膠唱片逐漸走入歷史,取而代之的是錄音帶,分卡式和匣式兩種。我每月約買十捲,對我而言是不小的開銷,只好退而求其次,至夜市買盜版合輯,特定歌星才買正版。每天聆聽練唱下,流行歌曲均朗朗上口,受到部隊長官欣賞,奉命主持晚會或表演歌唱,還自組了一個樂團,參加小型康樂比賽榮獲全軍第一名。
一九九○年代中期,開始流行CD光碟片,價錢比錄音帶貴,我會不定時購買數片,整齊地擺放在架子上,有空就抽一片播放;直到隨身碟、MP3興起,CD雖可透過電腦播放,但已呈現淘汰的趨勢。錄音帶和黑膠唱片則成了古董,許多年輕人根本沒聽過也沒看過,逐漸淹沒在歷史的軌跡中,但我仍細心擦拭維護,至今家裡還保存了數百片。
收藏的錄音帶成為裝飾品,唱機早已汰舊丟棄,本以為不可能復現;直到一場奇妙的際遇,老榮民留下的老舊唱機,經過再次組裝維修,居然可以順利播放,使得收藏的黑膠唱片重新復活。我靜默地躺臥客房,聆聽老歌迴盪在四周,跟著旋律輕輕哼唱,唱針滑過的沙沙聲,呈現出真實的臨場感,彷彿回到往日時光。
我從沒有忘情音樂,平時高歌數曲、吹奏口琴或從YouTube點選跟唱,還參加社區大學吉他班,練唱民歌及流行歌曲,在年度成果展時上台表演,音樂早已成為生命的一部分,讓我放鬆心情,釋放疲憊與壓力,忘卻憂愁苦惱。
誠如老師所期許的,我用音樂美化了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