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隻鈴 扯出名聲更要扯成藝術

邱榆蕙 |2020.04.16
1944觀看次
字級
離開國小教職的曾文秀,至今培育無數扯鈴好手。圖/記者邱榆蕙
培育無數扯鈴好手的老師曾文秀,因為遇上扯鈴,改變她與學生的人生,創立「飛樂鈴揚」,她讓台灣人看見扯鈴不只是民俗體育,更是一場精采的美學體驗,她帶領學生從國際紅回台灣,至今默默耕耘扯鈴教育逾二十年。圖/曾文秀提供

【記者邱榆蕙新北報導】培育無數扯鈴好手的老師曾文秀,因為遇上扯鈴,改變她與學生的人生,創立「飛樂鈴揚」,她讓台灣人看見扯鈴不只是民俗體育,更是一場精采的美學體驗,她帶領學生從國際紅回台灣,至今默默耕耘扯鈴教育逾二十年。

成立社團

帶著孩子從頭學

「我對扯鈴情有獨鍾,它的變化無窮。」曾文秀提起第一次與扯鈴相遇,那年她三十歲,聽見公寓樓下「嗡嗡嗡……」,在那之前,她沒聽過扯鈴的聲音,她隨音源下樓,看到一個小孩在玩扯鈴,她說,「那聲音好吸引我」,那一幕,促使她日後帶領台灣扯鈴表演走向國際。

原本在貿易公司上班的曾文秀,為了陪伴孩子,決定踏入教職,曾在新北市鶯歌建國國小擔任代課老師,當時她在校創辦扯鈴社,與四十二名學生從頭學習扯鈴,讓扯鈴成為建國國小特色之一,該校至今還保留學生玩扯鈴的壁畫。

扯鈴社成立第三年,曾文秀首次帶領學生參加台北縣主委盃師生民俗體育運動錦標賽,以熟練技巧與穩定度,取得扯鈴項目團體與個人前三名,二○○四年代表台北縣的民俗體育隊角逐全民運動會,獲得第一面金牌,引起體育界的關注。

曾文秀認為扯鈴不只是民俗技藝或體育,更可以令人賞心悅目,她除了請教練指導學生技巧,也不斷查詢國內外有關扯鈴的資料。連續五年,白天教書,晚上忙扯鈴社的事情直到三更半夜,因為這樣打亂新陳代謝,健康還亮起紅燈。但學生在扯鈴上的表現超乎預期,只要她在書面上看到的動作,口語轉述給學生聽,學生便能靠摸索展現出來。

二○○五年,曾文秀毅然決然離開教職,成立「飛樂鈴揚」扯鈴表演團,是少數將體操、音樂、舞蹈、戲劇等領域融合扯鈴的表演團。但曾文秀明白扯鈴在台灣的發展有限,她希望孩子的能力被更多人看見,積極尋找國外舞台。

成員進太陽劇團

引進邀約

成立那一年她帶孩子飛赴美國,在世界雜耍聯盟的第二屆世界雜耍大賽拿到第一名,隔年又在國際雜耍人協會拿下個人與團體冠軍,最轟動的是二○○八年,團員林偉良獲得法國總統獎,因而進入太陽劇團,吸引海內外媒體、各國劇場老闆、策展人的目光,一時聲名大噪。從那之後,曾文秀每天有接不完的邀約,被太陽劇團詢問合作的次數,多到令她記不得,團隊經常在歐美各國間往返,參加德國、法國的藝術節(上圖/曾文秀提供),許多學生透過表演機會,也大開眼界。

「我們從來沒有真正有錢過,但是也沒有餓死。」曾文秀笑說,許多人覺得飛樂鈴揚很有錢,其實她一開始成立,就只為了孩子,一股腦兒往前衝,好幾次都快撐不下去,現在能有一百坪的練習場地,曾文秀很感謝當初丈夫與家長們的支持。

曾文秀表示,五年前她進入台灣戲曲學院教扯鈴表演,希望這個項目跳脫民俗體育的框架,被接納為藝術表演,不知道成功機率有多少,但至少為藝術表演者種下一顆種子。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