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診所醫護防疫第一線,受疫情影響,門診量、業績砍半,人事成本與防疫裝備等營業成本增加,經營陷困境。圖╱診所協會全聯會提供
【本報綜合報導】新冠病毒疫情衝擊各行各業,連基層醫療診所也受影響,但政府紓困對象沒有診所,從北到南的開業醫發出求救聲,「別讓我們賠錢又賣命!」
高雄市診所協會理事長楊宜璋是耳鼻喉科醫師,他表示,現在民眾即使出現呼吸道方面症狀也不敢看病,或者直接買藥吃,診所看診量跟去年同期相比,大概衰退四至五成;但疫情期間,要準備足夠的防疫物資,篩檢站也增加工作量,並提高醫護人員津貼,營運負擔比過去更重。
台中市東勢長頸鹿聯合診所院長、小兒科醫師陳俊宏說,受疫情影響,診所病患人數從平均每天近四百人折腰砍半,就診人數少一半,防疫等營運成本增加二成,風險高、時間又拉長,政府至今沒有針對診所紓困,更令醫護擔心是「高風險」,他平均一天看診約五名發燒患者,感覺賠錢賣命、「提著頭上戰場」。
大台中診所協會理事長林釗尚說,除了防護裝備之外,診所目前也不可能放無薪假,反而要增加人力,但是很多人不願意投入,此外還有缺藥問題,這些都是當前的醫療困境,希望政府能讓醫療人員有更好的環境能夠無後顧之憂防疫。
新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錦明耳鼻喉科診所院長周慶明表示,第一線醫師防疫物資不足,不曉得是否遇確診案,真的身心俱疲,就診人數掉至少一半「比颱風天還少」,但診所薪水照發,希望免稅、防疫基金來補,不希望關診所讓民眾跑去大醫院。
陳俊宏認為,診所為醫療體系第一線的守護者,維護在地民眾的健康,曝露在高感染風險中,診所為防疫增加營運成本,民眾配合政府防疫減少到醫療院所,也讓診所陷入營運困境,但基層診所至今沒有列入政府紓困基金的名單中,也沒有防疫實質的補貼,盼政府能針對診所紓困,支持診所所有醫療人員繼續堅守崗位,專心對抗疫情,守護在地民眾的健康。
藍黨團提3項紓困建議
國民黨團昨偕同基層醫師,提出三項紓困建議:第一、提供合宜、充裕的防疫裝備;第二、診所醫療成本免稅額度自百分之八十提高到百分之八十五;第三、政府成立「醫療、公衛緊急事件防疫基金」;衛福部回應將全力協助爭取。
國民黨文傳會主委王育敏表示,根據基層診所調查顯示,近來因民眾不敢看診,收入減少約三、四成,並有超過六成九的診所,因為防疫準備的口罩、隔離衣和護目鏡等裝備,增加一到兩成的支出。但很多個案其實是在診所看診時發現有異狀,顯見他們在防疫第一線扮演關鍵角色,但政府卻較少關注他們的需求。
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我國約有一萬多家基層診所,健保署也調查基層診所近幾個月的醫療費用,與去年同期相比,有五成三的基層診所醫療費用呈現負成長,健保署從二月起給予醫院去年同期的健保點值,基層診所也從三月起享有同樣的優惠。
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聯會副理事長蔡昌學表示,健保署此舉雖然能給予一定的紓困,但基層的收入有一大來源是源自掛號費,也盼紓困條例能擴大範疇,否則長期下來仍會有不少診所撐不下去。
另外,醫美相關診所的業績在這一波疫情中呈現兩極,有些診所平常人滿為患,最近好不容易人少一點,但因為有些患者平常擠不進去,趁此機會趕快掛號,也有的醫美診所門可羅雀,主要是疫情影響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