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雜論】趣話觸祭

文/龔敏迪 |2020.04.14
1084觀看次
字級

文/龔敏迪

《說文解字》:「酹,餟祭。」酹酒於地,就是「餟祭」。《玉篇》:「餟,餽也。」也就是給被祭祀者飲的酒。《左傳》:「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古人通過祭祀進行血緣壟斷,宣示權力的合法性。《後漢書.鄧彪傳》:「四時致宗廟之胙。」胙,代表與先人共同享用的肉,能否分到「胙肉」,是身分的象徵,關乎政治待遇,所以四時祭祀,不厭其煩。

老百姓家族還想通過祭祀,祈禱先人的靈魂保佑本家族的利益,也得到一些精神上的平衡,直系至親死了,每逢「祭日」也要都祭祀,還有對各種神靈、祖師等祭祀。比如: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中有段趣事:「長隨所祀曰:『鐘三郎』,閉門夜奠,諱之甚深,竟不知何神。」長隨就是跟班,後來紀曉嵐才知道,跟班們祭祀的竟是「中山狼」!有祭祀就有祭品,但畢竟與死人有關,所以俗謂「給鬼吃」,鬼在被祭祀,才有吃的。

「觸祭」,與給死者吃的「餟祭」,以及參加祭祀的人「歠嚌」都同音,《滬諺》:「頭頸衺細,只想歠嚌。」歠、嚌都是喝,頭頸細點沒關系,但程度有別。

《韻會》:「歠,姝悅切,並音啜。」啜與歠不是一個意思。《玉篇.欠部》:「歠,大欱也。」也就是大喝;鄭玄註:「流歠,大歠,嫌欲疾也。」《楚辭.漁父》:「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枚乘.七發》:「小飰大歠,如湯沃雪。」才是大吃,《玉篇》:「通答切,大食也。」《說文》:「歠也。」許慎就把兩個字的意思合併了。蔣禮鴻的《義府續貂》指出:「《廣韻》入聲二十七合韻他合切下云:嚃,歠也。㹺,犬食。上同。」嚃、歠,都被合併了,而且「大食」也作了「犬食」!

《正韻》:「嚌,才詣切,並音劑。」《說文》:「嘗也。」《曲禮》:「毋嚃羹。」嚃,《康熙字典》的解釋是:「含而歠吞之,其欲速而多,又有聲不敬,傷廉也。」儀式上只能「嚌」,就是少嘗即止。徐珂《清稗類鈔.動物類》:「蟻喜甜芽,可嚌其甜汁也。」螞蟻能喝多少?

大吃大喝得等儀式完了以後。《尚書.顧命》:「太保受同祭嚌。」《尚書傳》:「太保旣拜而祭,旣祭受福,嚌至齒,則王亦至齒。」《禮記.雜記》:「小祥之祭,主人之酢也,嚌之。」入口沾齒而已,不能真喝。

觸祭是吃,觸嗓則形容如動物般吞咽,如罵人:「觸嗓得上撐喖嚨下撐胴疘!」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