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人們可以透過把玩指尖陀螺降低摸臉的頻率。圖╱法新社
【本報綜合報導】人類經常無意識碰觸臉龐,增加新冠病毒傳播的風險。專家指出,碰觸臉龐是人類自我調節情緒和壓力的行為。他們在二○一二年透過華府地鐵的隨機樣本觀察到,人們每小時會碰觸物體表面再摸臉達三次以上。專家建議,可以把玩物品轉移注意力,減少摸臉的頻率。
人類是動物界中少數會經常觸碰自己臉龐的物種之一,且會常不自覺地摸臉。研究顯示,人們特別容易觸碰自己的下巴,以及口、鼻和眼睛周圍區域,對新冠病毒這種疾病而言,是快速傳播的途徑。
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感染控制專家瑪麗勞斯.麥克羅斯和同事二○一五年觀察並分析澳洲醫學生的行為,發現醫學生平均一小時摸臉二十三次。醫學生應該比其他人更能察覺感染風險,這樣的頻率實在很高。
摸自己的臉使我們容易感染疾病。人們接觸周遭環境和其他人時,手會接觸並帶走細菌和病毒,所以衛生當局警告人們不要碰觸臉部,以阻止新冠病毒傳播。
不經意之下 就碰眼鼻口
大多數物種碰觸臉部是為了清潔身體和驅除害蟲,人類和一些其他靈長類動物卻是為了其他理由碰觸臉部。德國萊比錫大學心理學家格倫瓦德表示:「碰觸自身是種自我調節活動,通常不是為了交流。這種行為常在不經意或幾乎不留神的狀態下完成,在所有認知和情緒過程上有關鍵作用。每個人都會有這種行為。」
柏克萊加州大學心理學家凱特納表示,人們碰觸自己的臉是種自我舒緩機制。一些研究顯示,肌膚間的接觸會導致催產素釋放,幫助我們冷靜並紓壓。
其他專家認為,碰觸自身是幫助人們控制情緒和注意力的方法。然而,人們的眼、鼻和口也是細菌和病毒進入人體的重要途徑。
臉上戴口罩 能抑制觸摸
對一些衛生專家而言,口罩可能對人們這種自我觸摸傾向提供保護。儘管醫用口罩不一定能完全阻止病毒傳播,但它們讓人們更難觸摸鼻和口。
英國利茲大學病毒學家格里芬說:「戴口罩能抑制人們觸摸自己臉部的傾向。雙手沒保持衛生時,臉部就是感染病毒的主要途徑。」
除了戴口罩,還有什麼方法可以減少我們觸碰自己的臉呢?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行為科學家霍爾斯沃夫表示,將建議付諸實踐真的很難,「要求人們去處理一件無意識發生的事情是個經典問題,要求人們勤洗手比要求人們少摸臉還容易,如果你只是說『不要做出無意識舉動』,那是不會成功的」。
讓手變忙碌 玩其他物品
然而,霍爾斯沃夫認為,一些輔助技巧可以幫上忙,其中一種是要更注意自己摸臉的頻率。他說:「例如,當我們需要抓癢時,可以建立一些替代行為,使用手肘背面碰觸,可以降低風險,儘管這不是理想解決方法。」
霍爾斯沃夫還建議,試圖理解特定情況下摸臉的原因,「如果我們意識到觸發摸臉行為的狀況,就可以對它採取行動。習慣觸摸眼睛的人可以戴墨鏡,或是在想摸臉的時候把手放到臀部下」。
提醒自己不要摸臉的「自我提醒事項」也有幫助。人們也可以讓自己的手變忙碌,特別是在手指沒事做的時候,把玩指尖陀螺和壓力球。但把玩物品也會增加手指接觸面積,所以這些物品也要常消毒。
戴手套能提供的防護也不多,因為手套仍能接觸到病毒並傳播出去。即使是高度警覺的人,也很難完全不摸臉。
世界衛生組織(WHO)反而建議人們勤洗手、和他人保持距離及避免像是握手的肢體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