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局發起的「促進旅行業人才培訓」計畫,希望協助國內觀光人才轉型升級。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交通部觀光局推「以訓代賑」讓從業人員參與培訓、依時數補貼企業主,但公協會開班能量有限。觀光導遊協會曾開放九十八個名額,七十六秒被搶光。觀光局說,培訓是讓員工趁此時吸收新知,坦言要滿足所有人每個月領滿一萬八千九百六十元的補助有困難。
這天來參加培訓的旅行社業務兼後勤行政陳小姐說,近幾個月,「以為公司電話壞了,自己的LINE也故障」。好不容易有人聯絡,卻是要求退費的客人。爭取培訓名額,「比搶演唱會門票還難,網站一下就當機」。三月分只報名到兩個人參與這次四十小時的梯次,等於全公司只拿到一萬二千多元的補助。
觀光導遊協會表示,他們某一梯次的九十八個名額,一分十六秒就沒了。有一次刻意將報名開放至五十九分鐘,發現候補高達八百三十五人。花蓮旅館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陳義豐也說,他們每班收八十人,都有四、五十人候補。部分縣市會員多,但地方公會辦培訓的量能趕不上,他們已在與其他公會談合作,異地支援。
截至四月九日,觀光局受理二○五案申請、通過九十四案,有一萬三千七百九十四人次受惠。觀光局表示,基於防疫規定不能開大班,秒殺是必然,只能盡量紓解。以導遊、領隊為例,之前只讓兩個全國性協會開班,後來開放給地方的協會。
參訓者:課程不符需求
不過就算同為旅行社,專攻的市場不同、員工能力也不同,就有參與者反映課程不符需求,比如工具類的教學就不在觀光局公布的要點中。
一間小型旅行社人員指出,講師以國旅為主軸、介紹國內景點,但是他們專做印度朝聖,有特定市場,實在不可能因為疫情衝擊國外旅遊,轉型帶國旅團,另一家做小三通、大陸團的小型旅行社有相同看法。
陳義豐也說,旅館從業人員進修應與客房整理、餐桌禮儀等相關,而他們設計了花蓮的歷史、太魯閣國家公園導覽演練、甚至認識昆蟲、了解星象,被觀光局認為這是導遊領隊該做的事,非旅館員工。但陳義豐說,自由行來住宿的旅客,通常會直接找旅館人員詢問附近的特色景點、什麼有趣的玩法,這類的知識,絕對必要。觀光局後來也認同他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