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紀防護衣 古歐洲醫師 鳥人裝防疫 |2020.04.12 語音朗讀 480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威尼斯嘉年華表演團體扮成中世紀的「瘟疫醫師」,以黑色幽默的方式重演「瘟疫大遊行」。 圖╱法新社 法國名醫德洛姆發明的「鳥人裝」隔離衣,成為中世紀歐洲醫師避免感染的重要裝備。 圖/取自網路 法國名醫德洛姆發明的「鳥人裝」隔離衣,成為中世紀歐洲醫師避免感染的重要裝備。 圖/取自網路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黑死病的吶喊,瘟疫醫師聽見了,義大利人不怕、不要怕!」二月二十五日是基督教世界的「懺悔星期二」,也原本是二○二○威尼斯嘉年華,高潮狂歡的最後一天。由於新冠病毒疫情在義大利爆發,威尼斯嘉年華也被迫提前中止。但一群應邀而來的當地表演團體,在當晚仍自行出現在威尼斯聖巴爾納伯小廣場,一行人打扮成中世紀的乞丐、神父、死神以及「瘟疫醫師」,以半預言半幽默的方式穿梭街頭,黑色地重演了「瘟疫大遊行」。「瘟疫醫師」所指的是歐洲中世紀黑死病大流行時,因應疫情需求而遊走於各國城邦之間的「吟遊醫師」。由於古時候的醫療科學,無法因應各種傳染病的大流行,地方的基礎醫療系統也很難消化大量的病患與死者,因此城邦之間才會出現受聘而來、專職於瘟疫治療的「瘟疫醫師」。在二十一世紀,人們很習慣出入醫療場所時戴上口罩、醫護人員身穿隔離衣阻隔感染物質侵害。但在醫療科技尚未如此發達之前,醫護人員是怎麼工作呢?他們又是如何跟可怕的疾病博鬥?多層布料長袍塗蠟防止噴濺從五世紀開始,歐洲大陸就不斷受到傳染病的侵擾,鼠疫、天花等疾病,當時的人們聞風色變、卻無力阻止。十四世紀時,歐洲大肆流行的黑死病傳染力之強,造成歐洲近百分之六十人口死亡。由於瘟疫的感染力極強,人們發現遠離病人是避免生病唯一的方法。但對於必須與病人近距離接觸的醫師而言,為了杜絕感染,醫師設計外型奇特的「鳥人裝」當作隔離衣。這一身黑色長袍,頭戴寬沿帽,加上臉上的鳥嘴面具,模樣簡直像死神般古怪嚇人,但這是中世紀瘟疫醫師的標準配備。一六一九年,法國名醫德洛姆(Charles de Lorme)發明了這套「鳥人裝」,之後流傳到整個歐洲,成為中世紀感染病盛行時,瘟疫醫師們用來避免感染的重要裝備。德洛姆所傳下來的防護裝備包括:保護身體的手套、大寬帽與黑色連身皮衣;一根用於檢查患者生死,指揮病房免於接觸的長手杖;一副遮住面部、貌似「鳥嘴」的錐形面具,錐狀部位是置放各種不同「戰疫草藥」的防護設備。「鳥人裝」的長袍由多層布料製成,嚴嚴實實地罩住全身。這些布料經過塗蠟的處理,可以防止口沫或血液的噴濺,也防止肌膚與空氣接觸。醫師頭上戴的寬沿帽,象徵著醫師的地位,也避免空氣接觸到頭部。而最令人好奇的鳥嘴面具其實有著類似防毒面罩的功能。當時的人還不知道黑死病的傳染途徑,是經由飛沫傳染或接觸到空氣中的鼠疫桿菌,他們認為會得到疾病是因為吸入了不好的空氣。因此,為了防止吸入瘴氣,醫師會在鳥嘴的喙部填入龍延香、丁香、蜂蜜花、樟腦及玫瑰花瓣等香草或香水。這些香料對疾病的保護能力有限,但配戴面罩的確減少了飛沫傳染的機率,芳香物也能阻擋異味。除此之外,當時相信能測毒的白銀有消毒的效用,有些鳥嘴面具的外側前端也會裝上一片白銀,而眼睛的部分則以透明玻璃來與外界相隔。穿戴之外,瘟疫醫師通常手持著一隻手杖,他們用手杖翻開病人的衣物看診、與病患保持距離之外,也可以拿來笞打病患,好讓病人從「瘟疫的天譴」中得到救贖。 前一篇文章 出遊指引上路 夜市不得試吃 名店排隊要畫標示 下一篇文章 台灣抗煞產品 壓箱17年派上用場 平價成衣廠 做出P3級防護衣 熱門新聞 01【生活課題】 建立無血緣家人關懷網2025.07.0302課徵糖稅、糖捐 逾7成民眾支持2025.06.3003拍戲受前輩啟發 體悟堅持2025.07.0104蘭陽別院閱讀研討會 愛書人研討生死關懷2025.06.3005台北.信義 摩天映照繁華景 古道穿林影入亭2025.06.3006雲梯2025.07.0107佛光山體系首位選秀榜眼 張育豪獲悍將指名2025.07.0108【寶島紀事】家族情懷與地方文化──探訪林園古厝群(上)2025.07.0109迎接加拿大國慶日 佛光人贈物資送暖2025.06.3010【詩】覺有情2025.07.0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輕颱丹娜絲今明風雨最大 6縣市今停班課 住星際旅館 神遊外太空海上機器人 乘風破浪收海廢跨界藝術 蟲蟲變身創意秀重症兒夏營 療癒從歡笑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