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傳教士 將中英文心經入畫 曹麗蕙 |2020.04.09 語音朗讀 233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年近八旬的江賢二分享「做人,比做藝術重要」。圖╱記者曹麗蕙 江賢二遷居台東後,畫布閃耀出繽紛色彩;圖為作品〈金樽╱夏〉。圖╱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金樽╱春〉圖╱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江賢二從聖母院畫到台灣宮廟深信藝術淨化人心勉後輩創作前 「先做善良的人」【記者曹麗蕙專題報導】藝術家江賢二早年為「追求內心的光」,封窗作畫,創作出〈巴黎聖母院〉、〈百年廟〉等跨越文化、捕捉宗教冥思系列作品;二○○八年定居台東後,大自然的明麗開啟他封閉多年的窗,繽紛色彩躍然於過去從未出現的畫布。無論用色是黑白深沉還是奔放色彩,不變的是他追求藝術的精神性,「我這輩子若沒當藝術家,很可能會當傳教士」,他深信藝術能淨化人心,五十五年的創作生涯,始終堅持做一位「美的傳教士」。七十八歲的江賢二,中學立志走向藝術創作之路,一九六○年代末至一九八○年代,他遠赴巴黎、紐約,旅外時,甚至將畫室窗戶全部封起,在阻絕自然光下埋首畫作,「我畫的都是抽象作品,無需看見外面的光,而是要往內心探索,用內心的光來作畫。」奠定風格的〈巴黎聖母院〉系列便油然而生,他坦言:「是畫了〈巴黎聖母院〉後,才自覺有資格一輩子可以當畫家。」宗教之美 跨越文化一九九五年,江賢二返台探望受傷父親,意外在過去熟悉的故鄉廟宇──龍山寺、保安宮,遇見不曾留意的靈感,繪出返台後首批代表作〈百年廟〉,「那些莊嚴的廟宇建築,香火氣息,金黃色的服飾,以及千千百百神祕的靈光,都深深吸引了我。」江賢二笑言,無論在異鄉還是故鄉,他都會參訪當地教堂與寺廟,只為感受那種神聖、寧靜的氛圍與精神性,他也跨越文化與信仰的隔閡,運用深沉畫面捕捉宗教殿堂之美。尤其〈百年廟〉系列,對江賢二來說是「非常接地氣的作品」,「是我將過去三十年旅外累積的藝術能量、淬鍊的技巧,融入故鄉土地元素的創作」,不同於巴黎聖母院時期的白光,百年廟燃起古銅色溫暖的永恆之光。此外,江賢二也常透過作品反映對現實的關懷,例如美國九一一事件後,他創作〈對永恆的冥想〉,非佛教徒的他特別鍾愛《心經》,「中英文都很美,但英文翻譯美如短詩」,因此在該系列畫作中,他也會寫上一、二句英譯的經文。搬到台東 用色解放二○○年江賢二遷居台東,在天光、海潮、濤聲召喚下,封閉多年的窗終於啟開,〈比西里岸之夢〉、〈金樽〉系列,看到他的畫布綻放繽紛色彩,他笑說和心境與生命歷練有關,妙喻:「旅居歐美三十年,畫作大多是穿黑白衣服,看得出是心情鬱悶下做出的藝術品;搬到台東後,開始穿有顏色的衣服了!」這時,他的用色得到自由解放。此外,江賢二從年輕時期就熱愛西洋古典音樂,「一大早進工作室,第一件事就是要聽古典樂」,他的創作中不乏向經典樂曲致敬的作品,包括有〈乘著歌聲的翅膀〉、〈德布西──鍵盤〉等,讓音樂變成遼闊的畫面,也讓畫面一如音樂餘韻的迴旋。從黑白到彩色,甚至近年還從平面繪畫,擴展到複合媒材的立體作品,江賢二每一段時期都在自我突破,他說:「作品表面觀之有很多不同形式,其實這五、六十年來都是一樣的,都是同一個人、同一顆心的創作。」「做人,比做藝術重要。」他認為,所有作品都由人出發,因此每當有年輕藝術家向他請益,他總是建議「先做一名善良的人」,然後好好認真體驗生活,持續創作,一定會有自己的成績。「江賢二:回顧展」即日起至六月十四日於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精選出江賢二五十五年創作歷程、逾二百件的代表作。 前一篇文章 嘉義城隍廟 護兒贈口罩套 下一篇文章 470萬人線上做禮拜 科技撫慰人心 熱門新聞 01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2退休之後2025.05.0103【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4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5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6【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7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8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9【創作花園】居家環境大作戰2025.04.3010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浴佛、蔬食、音樂會 旗山禪淨中心慶佛誕佛光山慶佛誕 僧信浴佛身心清淨國家祈禱日 美國洛城跨宗教共祈和平清德寺三好青年羽球賽 以運動傳遞正念佛光會北區幹部心之旅 經驗傳承共同行佛佛光山適耕莊禪淨中心 新據點奠基 作者其他文章永續展 淡水河生態拾彩國光劇團 推鏡花水月沉浸展時代印記展 看台灣美術300年演變新北美術館開館 推4重量級展覽12公尺高哆啦A夢 6月造訪台北清緙繡、有聲畫 故宮雙展開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