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局、林務局與一新社區合作投入台灣白魚復育。圖/水保局南投分局提供
【本報南投訊】為維護台灣特有種「台灣白魚」棲地,林務局南投林管處邀政府機關、NGO團體、專家學者和社區夥伴等十七單位,跨域成立「台灣白魚保育小組」,近期更評估比照「友善石虎獎勵計畫」,給予協助保育白魚的農民、社區團體補助或獎勵金。
南投林管處指出,台灣白魚又名台灣副細鯽,是台灣特有種,但棲地受河岸開發、農業汙染等因素破壞,其分布僅剩南投縣樟湖坑溪、煙寮坑溪、台牛坑溪、水流東溪及台中市食水嵙溪等五溪流上游,其中三條溪流棲地就位在埔里鎮一新里。
南投林管處、水保局南投分局因此與一新社區合作投入白魚復育,當地也推行「魚茭共生」有機栽種,以生態導覽傳遞環境生態重要性,日前更擴大串連特生中心、農糧署、水試所與慈心有機農基金會、學者專家等十七單位,跨域成立保育小組。
南投林管處李政賢說,跨域小組上月召開平台會議針對台灣白魚保育及研究分工合作,在溪流整治、棲地管理、友善環境等區域分責分權,持續補助一新社區辦理溪流生物調查、棲地與避難池維護、友善農業推廣,共同維護環境。
另南投林管處考量去年在南投、苗栗二縣市部分地區,試辦友善石虎生態服務給付獎勵,成效不錯,今年續辦;經評估研議比照用在白魚復育,透過生態系服務給付獎勵機制,鼓勵社區、農民友善耕作或巡護,以增加有機或綠保田面積。
一新社區則樂觀其成且提到,過去透過協助推動台灣白魚監測及友善環境生產,並配合國土綠網計畫營造棲地,不少茭白筍農為護魚已願停用農藥、化肥,若能適當給補助或獎勵,可望加速轉型有機農業,以擴大白魚棲地及周邊不受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