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記憶】 清明的麥粿

文/李月治 |2020.04.02
1069觀看次
字級

文/李月治

潤餅,是清明節的應景食物。記得有一年,回娘家為爸媽掃墓,六個兄弟姐妹圍在一起包潤餅,大嫂準備了滿滿一桌,豆干、蛋、香菇、花生粉等各種材料齊備。炒熟後,大家圍在一起包潤餅,同時一邊懷念父母生前的種種,以及小時候過清明節的情景。

清明吃潤餅雖是閩南人的習俗,但小時候只有經濟較好的人家才可能包潤餅,多數人家清明節是做一種「麥粿」來祭拜祖先。

麥粿的做法不難,但要花一點功夫。首先,要將小麥用石磨磨成粉,然後將磨好的麥粉加入麵粉、糯米粉、糖和水,攪拌均勻後捏成一塊一塊的,外觀類似台灣的芋粿巧。小孩子只要把手洗乾淨,也可以參與製作麥粿,至今我仍記得母親帶著家人推磨磨粉的情形。

完工後,將麥粿放置於蒸籠中在大灶上蒸,父親負責顧爐灶、添柴火,嘴饞的我們就在一旁痴痴等待。好不容易蒸熟後,迫不及待掀開蒸籠,一股甜甜的麥香飄散在空氣中,品嘗著自己的勞動果實,感覺更加美味。

麥粿是道地的農家粗糧,像農人一樣,有一種原始樸實的味道。石磨磨成的麥粉,因為不夠精細,會有粗粗的顆粒感,吃起來香Q有嚼勁,不但有飽足感,能吃到食物的原味,且兼具營養健康,是清明時才有的美食。不管是上山掃墓、出門踏青或是春耕下田,吃了麥粿再上,都能讓人感到活力充沛,像春天一樣充滿生命力。在物質不豐的年代,是童年舌尖的美味,也是每個農人烙印在心底的深刻記憶。

隨著經濟發展,現在的清明節家家戶戶都可以包潤餅了,如果不想自己動手做,菜市場也很容易買到。而慎終追遠、懷念先人的同時,在我記憶深處,除了山頭一座座墳墓上五彩斑斕的色紙隨風飄散,更有母親廚房忙碌的身影,以及那甜甜香香的麥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