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機場入境旅客。圖/中央社
【本報綜合報導】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陳秀熙昨天建議政府擴大檢疫,措施包括採入境者全面檢疫、在社區設「一病特區監測站」進行快篩檢測,讓新冠病毒感染者早做分流。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天鬆口表示,針對疫情特別嚴重的高風險區,未來不排除採取特別的方法。
台大公衛學院昨天舉行記者會,依據全球對新冠病毒疫情的預估和我國疫情資料的分析,提出台灣在社區傳染期的防疫需求。
陳秀熙表示,只要台灣能像南韓將快篩成本從一人一千五百元降低到六百元,就能讓擴大檢疫的整體成本低於症狀檢疫,他建議政府擴大檢疫。
陳秀熙表示,台灣目前執行的是症狀檢疫,一天檢測量為一千五百到二千人。美國和南韓、德國則採擴大全面檢疫,美國在短短一周內篩檢八十萬人,迅速降低死亡率。以不同的防疫措施介入做成效模擬,發現症狀檢疫可將致死率下降百分之七十八、擴大檢疫則可下降百分之八十九。
陳秀熙分析擴大檢疫與症狀檢疫的差別。擴大檢疫可以找出無症狀者、輕微症狀者,提高個人居家隔離警戒,避免進入急性呼吸窘迫症,杜絕社區爆發流行。缺點是需較多人力與物力部署監測站採檢,而輕症者住院也會增加醫療負擔。
陳時中昨天表示,台灣能夠做到邊境全面採檢,但為避免普篩後,部分偽陰性患者防疫心態鬆懈,目前仍針對特定風險篩檢,但針對疫情特別嚴重的高風險區,未來不排除採取特別的方法。
指揮中心表示,台灣每日最多可檢驗三千八百件檢體,陳時中表示,以前天入境一千六百多人為例,就算全面採檢,台灣也做得到。但因篩檢有偽陰性判讀的疑慮,因此專家建議針對特定風險者採檢。
陳時中指出,近兩周歐美境外移入病例較多,「美國占一半」,針對風險特別高的國家或區域,未來不排除採取較特別做法,至於特別做法為何、是不是普篩,陳時中並未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