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疫情升溫,校園是群聚場所容易發生感染,家長及教師團體昨舉行記者會共同呼籲政府提升校園防疫能量,希望讓師生一人每周有五片口罩,也讓學校配有紅外線體溫儀協助防疫。圖/杜建重
【本報台北訊】北部某所高中因校內有兩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全校停課,台北市長柯文哲昨天指出,三萬人跟五十人的學校,若都用兩個學生感染就全校停課,SOP恐怕還要再修一修,教育部昨回應,大校的停課標準可因地制宜,規畫後提報教育部審核。
柯文哲表示,兩名學生感染就全校停課,會有問題;陽明山上有五十多人的國小,台灣大學則約三萬人,規模不同的學校都用兩人感染全校停課的標準,恐怕還要再修一修,例如看是多少人的學校,是不是同班,其實SOP也是且戰且走,他透露,北市府內部還在討論這問題。
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強調,停課標準中,本來就有附註「實際疫調情形依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之指示,做適當的調整。」
教育部次長林騰蛟說明,先前有一位小學生入境時,因有發燒症狀被攔下,雖為確診個案,由於他直接在入境前被攔下未進入校園,因此該班即使有一名確診個案,該校也不用停課。
教育部綜合規畫司學校衛生科科長林雅幸表示,當時會以全校二人作為停課基準,是考量一人以上就有確診者接觸多人的風險。但考量有些學校有不同校區,還遍布不同縣市,大校的停課標準也可因地制宜,規畫後提報教育部審核。停課的標準也按疫調內容調整,疫調由各縣市衛生單位負責,包括確診者與他人密集接觸時間、接觸時有無做防護等多個項目。
北市副市長黃珊珊認為,例如學校有上百班級,兩個同一班級確診和二個不同班級、且不同樓層,應該還是有區別,可採「分等分級」,也就是分棟分層,一層有二個,一棟有兩個, 一班有兩個,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像高一、高二生不來往,為何要全部停課?這可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