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乍暖還寒,不少人容易皮膚乾癢,中醫建議可自行按壓穴道改善。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天氣乍暖還寒,不少人容易發生皮膚乾癢的情形。中醫師表示,這類型的搔癢好發於血虛體質的人身上,因為這群人體內血液虧虛、無法濡養皮膚表面,特別在天冷、人體皮脂腺分泌減少時,容易生風、化燥、搔癢及脫屑,頸部、腰部、手肘、小腿前脛及腳踝等皮脂腺較少處尤其容易發生。
血虛體質者容易發生乾癢,且有四肢冰冷、面色蒼白、毛髮乾枯易斷等情形。患者發生乾癢時,只在患部塗抹藥膏往往治標不治本;因此,中醫經常透過藥方來補血潤燥,同時也建議患者可自行按壓穴道改善症狀。
有助養血止癢的穴道像是「血海」,這個穴位屬足太陰脾經,由於脾統血,因此適度按摩有助血液循環之效;「風市」屬少陽膽經穴道,適度按壓可祛風止癢;「太谿」屬足少陰腎經,適度按壓可順氣血、補陰防燥。
要避免乾癢發生,日常生活中有些小習慣要留意,像是避免以高溫水洗澡或洗澡洗太久,以免過度清除皮膚表面油脂,反倒更易出現搔癢情形;洗完澡後,可在肌膚乾燥處適度塗抹乳液,以鎖住體表水分。飲食上可適量補充海帶、白木耳等富含膠質的食物,或是核桃與黑芝麻等較油的食物,如此將多少有滋陰潤燥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