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瑞娟台北報導】根據統計,心因性猝死原因,八成是由冠狀動脈心臟病造成,一到一成五是由心肌病變所致。醫師指出,要避免心臟疾病,最重要的是飲食與運動。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心臟內科醫師范盛程表示,心臟病是猝死主因,根據美國統計,全年約有四十萬人猝死。它有兩個高峰期,一個是從出生後到六個月內,屬於心生兒猝死症候群,另外是從四十五歲到七十五歲,發生率約為每年千分之一。青少年猝死原因,約有三成是因心臟病造成,中老年仍則有八到九成是由心臟病造成。
范盛程說,冠心病、心肌病變等都會引起心室顫動,需要在短時間電擊去顫,以恢復正常心跳,否則患者會因心臟停止跳動而死亡,也就是猝死。他說,有三成冠心病人,第一次症狀表現就是猝死。
他說,抽菸、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家族早發性冠心病史,都是易罹患冠心症的高危險因子,因此戒煙、控制穴壓、血糖、多運動、避免肥胖、少吃油炸食物、多蔬果飲食,都能預防冠心症發生。
至於已知有冠心症或曾發生心肌梗塞的病人,除了須重視飲食、運動,還需遵照醫師指示,服藥或接受心導管治療。某些特定病人,如心肌梗塞後併嚴重心衰竭病人,可用植入性心臟去顫器預防猝死。